“水厂成功试运行!”11月7日,日供水近期5万吨、远期10万吨的高标准净水厂成功试运行,洁净的黄河水经过38公里的管道奔涌到巨野——百万群众盼了多年的甜水来啦!
由于地质原因,巨野县域范围内地下水水质普遍不适宜饮用,浅层地下水直接饮用不达标面积达80%,深层地下水氟化物含量超标面积占90%以上,同时,还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受资源性、水质性缺水双重困扰,群众饮水一直比较困难。
为了百姓“甜水”梦,巨野各级各界不懈努力,让黄河水引进了村民家里,让老百姓告别了祖祖辈辈喝苦咸水的历史。
“苦水”之痛的苦涩
为了水,历届巨野县委、县政府都作过不懈努力。档案记录着四次改水的苦涩:
1976年,城北打了6眼井,但水又苦又涩,矿物质含量超出国家标准三倍以上。
1984年,改水再次提上日程,但需投资300万元。县财政困难,全县干部职工二话没说,捐出了一个月工资。历时半年,打井6眼,水质虽好但打在流沙层上,水和泥糊糊同时抽出,水井自然塌陷。
1985年,经过勘测规划,县里决定从城西引黄河水。又是干部集资,又是群众出义务工,但管道铺设完刚通水,上游污水也随之而来。
1989年,投资400余万元建水厂,以黄河水补源,同时在洙水河道打井取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并用。天一旱,地表水就靠不住,只好依赖地下水,结果超负荷提水形成了水井周围半径500米的大漏斗区——雨季来临,污水倒灌,人们发现自来水又变了味……
近40年,巨野改水屡败屡战,水,成了巨野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成了历任县领导的“心病”。
“甜水”梦成为现实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是头等大事,建设平原水库、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2015年底实现一县一网和城乡同源、同网、同质供水,彻底解决102万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巨野县委书记成伟在2011年末一次全县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掀起了巨野县再下决心改水的新热潮。
——2012年,巨野投资1.6亿元,建设了鄄城电厂水库取水泵站,铺设了途经鄄城、牡丹区和郓城长38公里、直径1.2米的地下引水管道;投资1.7亿元建成了库容537万立方米的宝源湖水库;投资0.8亿元建成了日供水规模近期5万吨、远期10万吨的高标准净水厂。
——2013年,投资1.22亿元,实施了大义、龙堌两座二级水厂,3个均压均流站,40公里供水主管网及配套村外、村内管道建设,解决了大义、董官屯、龙堌、太平4镇22.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2014年,投资9988万元,解决县经济开发区、永丰、凤凰、田桥、田庄、麒麟、独山、柳林、章缝、万丰、大谢集、营里等12个镇区办20.3万人及城区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宝源湖水库供水管网已经完成,麟城水厂正在试运行,已经达到供水条件。
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一组组丰满的数字佐证,让巨野人的“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梦想成为现实。
长效机制保运行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据县水务局局长高恒运介绍,为了巨野城乡供水工程的运营管理和饮水安全长远发展,巨野县已将工业用水、农村用水、城市用水纳入统一管理,正在建设饮水安全信息调度中心,建成后将形成连接水库水源、水厂、供水管网和用户的信息网,实现信息化与管理、调度、运行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及自动检测、远程控制等管理目标,促进供水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同时,为了将这一民生工程做到百姓心坎上,巨野县还完善了服务网络体系,配备了912名村级专职水利员、75名镇级水利员,建立了工程巡查队伍、抢修服务队伍、后勤保障队伍,设立了116供水服务热线,为城乡一体化供水健康高效运营提供了坚强保障,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通讯员 徐巨转 魏坤 记者 苏成华
新闻推荐
...
巨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巨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