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居民区住户:用煤球炉取暖存在安全隐患,使用空调花费太高□相关部门:目前不具备集中供暖条件,未来将与城中村改造同步进行
▲市秦海街附近一住户家的暖气片常年未使用,已经生锈◆市清真寺街附近不少住户在冬季用这种采暖炉取暖□本报记者 敏静
实习生 郭阳阳
北方城市,暖气似乎成为居民家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是对于那些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加久远的老居民区来说,冬天能够在暖气屋里过冬或许是一种奢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老居民区不能集中供暖?寒冷的冬季,他们又是怎样来取暖的呢?8月12日,牡丹晚报记者走访菏泽城区多个老居民区,针对小区冬季采暖问题展开了调查。
不少居民用煤球炉取暖,多发煤气中毒事件
“我们家几十年都是使用煤球炉取暖,以前一块煤球几分钱,现在五六毛钱一块,虽然一个冬天取暖费也不少花,但是俺两口年纪大了,不点煤球炉,冬天实在难熬。”今年70多岁的张大娘告诉牡丹晚报记者,她在市清真寺街附近居住了几十年,由于年纪大了,暖风扇、空调这类取暖设备不太会用,只能继续使用煤球炉取暖。她还介绍,有一年冬天,她因为煤气中毒住院好几天,“现在的新建小区都有暖气,啥时候俺也能装上,花钱俺也愿意啊!”
家住市秦海街的李先生也深有感触,由于采用煤球炉在屋内取暖会产生大量灰尘,十几年前,李先生重新装修房屋时,在家里安装了四个暖气片,还专门腾出一间小屋作为锅炉房,可问题随之而来,只使用了两三年,取暖设备就提前退役了。
“首先是煤价涨得太快,好几千元一吨,一个冬天省着烧也得花几千元,而且屋子太大了,窗户又多,无论我怎么烧,都达不到理想的温度,干脆不烧了。”李先生告诉牡丹晚报记者,天气寒冷时,孩子们手脚生冻疮,他实在不忍心,几年前,安装了一台柜式空调,虽然能够起到取暖作用,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家三个暖风扇,三个电热毯,还有一台空调,一个冬天光电费就好几千元,可还是没觉得暖和啊……”李先生无奈地说。
主管部门:老居民区不具备集中供暖条件
老居民区能不能由主管部门统一申请安装供热管网呢?8月12日上午,牡丹晚报记者来到市秦海街的主管部门牡丹区东城办事处东安社区了解情况。
牡丹区东城办事处东安社区副主任桑圣科告诉牡丹晚报记者,市秦海街约有百年历史,现在居住着三四千人,很多都是老年人和外来租赁户。“到目前为止,社区还没有接到过居民集中供暖的申请。另外,老居民区实行集中供暖几乎是不可能的,根本不具备条件。”桑圣科说,众多的老居民区面临拆迁改建问题,现在安装热力管网不太现实,而且老居民区道路狭窄,规划布局不合理,如果安装热力管网也面临众多问题。
城管部门:老城区暖气铺设将与城中村改造同步进行
就老居民区集中供暖问题,牡丹晚报记者采访了市城管局公用事业科的一位工作人员。他介绍,菏泽城区集中供暖近几年刚刚起步,2010年才对市长江路周边的居民区进行暖气管道铺设,现在正在逐步扩大铺设范围。
“对于老城区安装热力管网,我们作为燃气主管部门已经向市政府做了报告,政府也已经签署明确意见,由市规划局、热力公司统筹、规划设计方案。但针对前两年的实际供热效果来说,由于菏泽城区供热面太大,一个热源厂供热能力、供热半径都有限,政府计划增设一个热源厂,在不远的将来,菏泽市将对具备条件的小区实现暖气全覆盖。”该工作人员介绍。
他还介绍,对老城区暖气铺设,政府已经纳入到议事日程,计划在市中华西路增设一个热源厂,以改善供热条件,但众多老居民区没有外墙保温材料,不具备集中供暖条件,即使给这些小区铺设了暖气管道也起不到良好的供暖效果,“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城中村改造以及老居民区的改造步伐积极推进热力管网的铺设工作。” 
新闻推荐
8月14日上午,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周继东为田美珠颁发 “菏泽市五一劳动奖章”和荣誉证书。田美珠是牡丹区园林处西城所职工,家庭十分困难。7月17日,她捡到一个...
菏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菏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