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600000热线消息(记者 敏静 实习生 郭阳阳)连日来,牡丹晚报持续关注老居民区遭遇到的私扯电线、排水难、停车难等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众多市民纷纷致电牡丹晚报新闻热线或@牡丹晚报公众微信、微博,说出了自己对老居民区存在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为老居民区解困,我们有话说
“我现在就住在老居民区,对停车难深有感触。”市民张先生说,“由于老居民区内道路狭窄,且无监控摄像头,一旦车辆被刮擦,维修费用只能自己承担。”他建议,老居民区的主管部门最好能在小区周边建设一个固定停车场,居民每月缴纳一定的费用,把车辆停在停车场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管理,这样车辆遭受刮擦的可能性就会有所降低,也不会因为刮擦问题伤了邻里感情。
“政府能不能加快对老旧居民区的改造呢?既然问题重重,又得不到很好地解决,重建、改建才是根本。”市民孙女士对牡丹晚报记者说,老居民区建设年限久远,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者也多为中老年人,“加快老旧居民区的改造,也是惠民政策。”
主管部门:正在寻找破解之法
对本报相继刊登的老居民区内私拉乱扯电线和下水道排水不畅的问题,牡丹晚报记者再次联系了部分老居民区的相关负责人。
牡丹区东城办事处双月社区主管城建工作的肖建华告诉牡丹晚报记者,对于原菏泽黄淮铸造机械厂西区家属院排水难问题,他们也多次进行疏通,但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由于该家属院地势洼,下水道经常出现倒灌现象,隔一段时间,问题又会继续出现。”
而对老居民区乱扯电线的问题,牡丹区西城办事处南华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给居民重新安装单独的供电线路,势必会牵扯到费用问题,现在老居民区无物业,让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去宣传乱扯电线存在的隐患问题,并上门收取安装费不太现实,目前他们正在和供电部门协商,争取尽快找到一个稳妥的处理办法。
对于老旧居民区存在的问题及如何破解,本报会继续关注,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或想法,请致电牡丹晚报热线:5969581、1600000,参与讨论。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张富贵)菏泽农信社将改善农村支付环境作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体系,致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使全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不仅提升了服务水平,而...
菏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菏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