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记者 刘卫军
5月18日上午,来本报“老年俱乐部”报名的老年读者络绎不绝。牡丹晚报记者发现,一位张姓女士填完“会员登记表”后,久久没有离去,而是默默地坐在一边,愁眉不展。
牡丹晚报记者主动找话题与张女士聊天,并询问她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起初,张女士还心存顾虑,不愿袒露心声,后来在记者的开导下,她才敞开心扉,道出了自己的痛苦经历。原来,张女士老家在上海,1969年作为知青来到菏泽,后在这里就业、成家,并有了可爱的儿女,幸福的家庭让人羡慕。可天有不测风云:前几年,她的丈夫与儿子相继去世。她难以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感觉自己的世界像天塌下来一样。尤其是前几年退休后,她更觉孤独寂寞,无处释放内心的苦楚与对亲人的思念。照顾年幼的孙子和外孙,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成了她生活的全部。由于没有什么爱好和特长,她感觉生活单调乏味,精神压力大,不敢想象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张女士还表示,她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尤其喜欢阅读《牡丹晚报》,并已连续多年自费订阅,对牡丹晚报举办的各项公益活动都很关注。看到牡丹晚报成立“老年俱乐部”,并且已经举办了快乐出游、公益讲座等活动后,她果断决定加入。
牡丹晚报记者告诉张女士,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近期将陆续开展老人交友、健康讲座、快乐骑行、乡村采风等一系列活动,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开导她,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同时还能多结交老年朋友、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排解内心的苦闷,缓解内心的压力,增添生活的乐趣。张女士表示,会关注“老年俱乐部”的活动,也希望能通过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这一老年人活动园地,使自己尽快走出阴影,快乐生活。
牡丹晚报负责人表示,牡丹晚报作为负责任的主流媒体,成立“老年俱乐部”的目的就是给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搭建老年人沟通交流的平台,打造老年人精神的家园。“老年俱乐部”除将经常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外,还会特别关注孤寡、独身、遭受过精神创伤的老人,邀请心理专家与老人面对面沟通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排解老人的精神压力,让老人重树享受多姿多彩老年生活的信心。 
新闻推荐
菏泽万余“麦客”携订单陆续“出征”签订578万亩跨区作业协议,预计收入3.9亿元
本报讯 (记者 冯 锴实习生 谭伟玲) 昨日,牡丹晚报记者从市农机局了解到,今年菏泽市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已经启动,万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正陆续“出征”。从4...
菏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菏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