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淑娅 亚雯
看别人做一次就学会了
1926年,刘庆志出生于牡丹区黄堽镇田胡同村,目前在菏泽枫叶正红养护中心居住。
5月20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枫叶正红养护中心见到了刘庆志,他正在房间里等待用餐。虽然已经93岁高龄,但他的身体非常硬朗,留着花白的胡子,身上的衣服也一尘不染,走路无需任何辅助工具。“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住在养护中心,所有费用都由国家出,孩子们都说我有福气。”谈起自己的生活状态,刘庆志非常满足。
说起自己的入党经历时,他说当时自己是村里的积极分子,村里只要有事都会找他,他也会热心帮忙,所以才会被推荐入党。
刘庆志说,自己没上过学,从小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但他脑子很活,学东西很快,喜欢看手艺人干活,看个一次两次就能学会。
“1941年,国家推行土改政策,我就帮着村里分地,这也是个技术活,得让村里的人都满意才行。于是我就去看人家是怎么分地的,学会了就在自己村里分。还别说,当时大家都很信任我。”刘庆志笑着说,土地是庄稼人的生命,没有土地就没办法生存,他也很感激村民对自己的信任。
虽然年事已高,但刘庆志仍不服老。“我现在脑子也很活,住在这,自己的贵重东西都记着放哪呢。”说着,刘庆志从自己的兜里掏出一个袋子,里面放着一叠卫生纸,他小心翼翼地将卫生纸展开,里面有一枚小小的钥匙,“看见钥匙没?我的东西都锁着呢!我有一个好习惯,东西放在哪,我用了之后还会放在哪,这样不乱。”
刘庆志小心地用钥匙打开抽屉后,将一本《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一本“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笔记拿了出来,对记者说,这是国家发的,我都放得好好的。刘庆志虽然不识字,看不懂上面的字,也从未做过笔记,但他说,有国家的东西放在身边,心里才会踏实。
人人夸赞的热心人
刘庆志有5个女儿,最小的也已50岁,她们对父亲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忙”“经常开会”。
在黄堽镇田胡同村,只要提及刘庆志的名字,村里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我父亲是个热心人,村里的人都夸他。他在俺村党支部工作,每天都去大队里开会,操心村里的事情。除此之外,一到农忙的时候,经常找不到俺父亲,不用说,他肯定在帮忙处理村里的事;而且,就算是我父亲正在家里干活,只要谁家有事,给他说一声,他立马就去帮忙。”刘庆志最小的女儿刘女士笑着说,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不论什么事情都是先人后己,给别人帮完忙后,才会回家做自己的事情。
据刘女士介绍,刘庆志于1948年入党,当时他们一家人都不知道,直到后来,父亲才在闲聊中提及此事。
“我父亲是村里的积极分子,还是地下党,秘密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外围组织,他还是枪班里的一员。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代表还去天津参加过劳模会呢。直到现在,不论是做什么工作,他都是把党放在第一位。”刘女士说。
刘庆志说,不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堂堂正正,他既然是一名党员,就有义务把党和群众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全靠党和政府。”刘庆志笑着说。
新闻推荐
菏泽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 将围绕菏泽市七大主导产业,推动技术转移与产业园区协同发展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赵德高)5月22日上午,菏泽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仪式在和平大酒店举行。菏泽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挂...
菏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菏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