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菏泽 今日曹县 今日单县 今日定陶 今日成武 今日巨野 今日郓城 今日鄄城 今日东明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今日郓城 > 正文

莒城扩张与鲁国的郓邑之争

来源:黄海晨报 2019-11-22 09:41   https://www.yybnet.net/

柳树营

春秋莒国的都城外,有许多重要的边境城邑,这些城邑标定着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与版图,体现着国家的统辖能力与国力构成,而对这些边城的争夺则成为战争的常态。

在春秋时期,一旦具备可乘之机,莒国就动用武力争夺相邻国家的城邑,这便引发了许多战争。

公元前615年,岁在丙午。这年是莒国第十四任君主莒纪公在位之时,也是春秋鲁文公十二年。

鲁国“三桓”之一的正卿季文子率领军队在莒国的西北边境线上,修筑了诸邑与郓邑,作为自己的私邑。

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其后代称孟孙氏)、庶次子叔牙(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称为“三桓”。

这样以来鲁国的边境线就延伸到了莒境西北部一带,其军事钳制范围随之确立起来,从而对莒国形成了半包围之势,这在战略上就对莒国形成了威慑。

莒鲁两国的不睦,渊源久深,当初鲁国封国之时,因文化的不同与毗邻的莒国地缘紧张关系,两国摩擦不断,边境烽烟始终弥漫着。

鲁隐公执政之时,曾为解决莒国的边境侵扰,于公元前715年达成两国会盟,以此保持了近60年的和平期。其后边境纷争再起。

而公元前615年,鲁国能在莒国西北边境顺利筑城布防,可见莒纪公一朝的执政能力是暗弱的,也显示了莒鲁的边境是不安宁的。

就是这一座边邑之城,却引发了莒鲁史上的不断纷争,成了两国军事上的争夺之地,而死磕了很久。

公元前587年,鲁成公四年,《左传》记曰:“冬,城郓。”这年是鲁国在重新修筑郓城,可见此时郓地仍属鲁国。这年是莒国第十五任国君渠丘公在任的第二十一年,离郓邑城的修筑已28年了。

公元前582年,莒渠丘在任的第二十八年,也是鲁成公九年。这年,晋国与齐、宋、鲁、卫、郑、曹、莒之君于卫国的蒲地(今河南长垣东)会盟,重温马陵之好,以抚慰其屡次失信于诸侯之举。

而就在这年秋天,排挤在中原联盟之外的楚国,由公子婴齐帅师伐莒,连溃渠丘与莒城,遂入郓,郓也溃。而这次事件,向我们透露的信息是,至少在这一年,郓邑已成为莒国的城邑。也就是说,郓邑是在渠丘公一朝,被莒国用军事手段夺取而来。这一年,也是郓邑城建成的第33年。

公元前561年,鲁襄公十二年,莒犁比公十六年。在万物复苏的春三月,丽日熏风,莒人也欣欣然起来,好战的犁比公,在蛰伏了一个冬天后,伸了个懒腰,突然一声令下,就起兵攻打鲁国东部边境的台城,于是,台城很快被围而攻下。

鲁国对此大为震惊,就派正卿季武子调军救援台城,鲁军势大,台城之围很快被解。然而季武子并未就此收手,而是剑锋一指,又攻下了郓邑,显然这是在借机夺回曾属自家的私邑,因为郓邑是其父季文子所筑。季武子在攻下郓邑以后,又将莒人的重器铜钟掠回,改铸为食盘,献给了襄公。这显然是鲁国对莒国的一种羞辱与蔑视。而这年已是郓邑城建成的第54年。

虽然没有史料记载,此后的犁比公时代,是在哪一年再次占据了郓邑,但好战的犁比公岂能就此罢休?后来的发展也间接地证明了历史事实的存在。

公元前542年,犁比公又在国家权力交接之时,出现重大问题。莒君犁比公因废长立幼,被殺而亡,引发内乱,导致莒国衰微。

公元前541年,季武子位高权重,作为正卿,其势已经执柄鲁国,他立胡国敬归之妹齐归的儿子公子禂为国君,是为鲁昭公。这年春天,借莒国内乱之机,乘机占据了郓邑。

这年,晋国在虢地召集弭兵之会,齐、鲁、宋、陈、郑、莒等诸国都参加了。莒人借机向盟会申告鲁国霸占城邑之恶,楚、晋便想诛杀鲁国的使者惩戒鲁国,却在鲁卿叔孙穆子的斡旋下,不了了之了。

到了秋天,鲁国的大夫叔弓在郓邑重新划定了的疆域,竟然带着军队,显然是出于对莒国的忌惮。

就这样,郓邑又被鲁国夺去。这时,距离郓邑建城已有74年。

自此,莒国日渐衰落,再也无力争夺郓邑。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多为攻城略地。而莒国与鲁国为邻,其战争也大多是因两国边邑之城的争夺而起,其中尤以向地与郓地争夺最为激烈。所以,《左传》记曰:“莒鲁争郓,为日久矣。”

清人顾栋高在其《春秋大事表》之《春秋鲁邾莒交兵表》中这样说:“莒与鲁为列国,……始而争向,继而争郓、争鄫,中间附于齐,更诉于晋、楚,致叔孙见执,意如为囚,兵端与春秋相终始。”

莒鲁之所以频繁争夺城邑,是因为城邑的占有既能获得经济上的来源,还成为兵源的保障。而历史上,每当莒国获得大片土地城邑之时,其国力会随之增强,反之,当莒丢掉向、郓等城邑之后,国力就大为下降,就失去了与齐、鲁抗衡的能力。

对于郓邑,近现代历史学家陈槃在《不见于春秋大事表之春秋方国稿》中说:“郓本是鲁、莒间附庸小国,鲁、莒所争,鲁得之则附庸于鲁,莒得之则附庸于莒。”郓是附庸国之说,在春秋三传中是不成立的。

而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郓邑,到底在今天的哪里呢?

整合郦道元《水经注·沂水》与《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以及《中国历史地理地图集》的标注来考证,其位置应在今莒城北去60余公里、沂水县北20公里、高桥镇驻地东4.5公里处的徐家荣仁村一带。

考古发现,该村有春秋古城遗址,确定为故东郓城址。此遗址位于沭河上游,距沭河的发源地沂山不远。如今遗址保护范围为东西400米,南北500米,东至沭河,西至公路,南至袁家荣仁,北至公路的一带地域,遗址内曾不断出土春秋时期的文物。1965年前后,此地就出土了一批鹿角、马镫、石刀、砚台、坛子、盘子、碗等文物。

霜降时节,笔者来到了这一片区域,由于农耕与村庄的发展变迁,沧海桑田之后,已经看不到丝毫的历史遗迹,只有村边的一块沂水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5月立的红砂岩遗址保护碑刻上,题有“东郓故城址”,算是故城遗址的见证。

清瑟的秋风里,我有些茫然与恍惚。两千五百多年前,一个边邑小城,两个诸侯国,在这个地方,厮杀争夺。多少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里,无数鲜活的生命牺牲于此。

我仿佛感到了一股历史的冷涩,从这片血浸的土地,从我的脚下弥漫而来,并夹有隐隐的马嘶喊杀之声。

这声音不绝如缕,而一个边邑之城刀兵血火的记忆便久久地挥之不去。

从郓邑的争夺来看,春秋莒人,就是这样在大国称雄的时代,敢于亮剑,不放弃任何一次扩张的可能,也得以在春秋争霸的态势中,以东夷之地存在六百多年,这许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吧。

新闻推荐

交房8年,为啥不办不动产证 开发企业中理办续陆在正:

本报菏泽11月18日讯(记者周千清)日前,壹粉“自由飞翔3826”在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情报站发来情报,称2010年在菏泽...

郓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郓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莒城扩张与鲁国的郓邑之争)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