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世中
7月,日新月异的平桂管理区处处涌动着火一样的热浪。
广西兄弟路标有限公司试产成功的消息令人振奋。
“今年以来,平桂管理区工业发展的前景令人鼓舞,像兄弟路标公司这样固定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新入驻开工、投产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0户。”平桂管理区经贸局的同志介绍说。
诀窍何在?倒逼出来的。
倒逼,“逼”出了近乎无情的自我加压
平桂管理区拥有旺高工业区、广西贺州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平桂(西湾)工业园区。以西湾工业园为例,这是一个伴随着平桂管理区成立而诞生的年轻的工业园区;35平方公里的园区分南、北两个工业组团。南部工业组团以发展电子产业、服装、轻工(纸品)、高科技产业为主;北部工业组团以新材料产业园为基础,重点发展以大理石为原料的合成晶体、环保涂料、重质碳酸钙母粒、石头纸业等下游行业为主。
年轻的工业园区,自有年轻的争先豪气。这豪气,凸显在勇于自我加压的精神层面上。
3月16日,在全市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上,市人民政府下达给平桂管理区年内发展规上企业的户数是10家,而平桂管理区总感到“吃”不饱,自我加压在10家的基础上再增加4家。至4月底,自我加压发展14家规上企业的任务已完成了5家。
“倒逼机制”,逼出了这样的一片艳阳天:至4月底,平桂管理区共发展了工业企业2550家,形成了以平桂飞碟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有色金属冶炼、建材、化工产业;以科隆粉体、隆德粉体、昭军化工、平桂石材开发总公司为龙头的重质碳酸钙超细粉产业以及石材加工产业。截至4月底,平桂管理区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9.93亿元,同比增长66.78%;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57亿元,同比增长37.29%;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4亿元,同比增长27.5%;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1.89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10.48亿元。
倒逼,“逼”出了培育亿元工程的思想火花
加快亿元工业企业发展,有利于提高管理区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结构、产品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全面提升管理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工业强区”新跨越目标的实现。
这是平桂管理区对推进亿元工程的理性认识。
亿元工程的培育,服务是手段。
经贸局的同志告诉记者,盘子做大了,企业发展了,电力供求的矛盾也凸显了。为确保电力供应,管理区领导、经贸局领导几乎成为了企业“雇佣”的员工,成为了平桂电力公司、桂东电力公司等供电部门的常客。
一对一的服务,点对点的扶持,成就了平桂亿元工程发展壮大的梦想。
截至4月底,平桂管理区规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9.57亿元,同比增长37.29%;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84亿元,同比增长27.5%;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17.64%,累计实现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19.71%。
在倒逼机制下,平桂管理区通过资金扶持壮大亿元企业的机制正在成熟。
据平桂管理区的同志介绍,从今年开始,管理区将加大工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专项用于支持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综合利用、专业化发展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资金扶持及贴息补助。对经统计部门认可后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首次列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给予每家一次性奖励资金1万元;对当年工业总产值实现稳步增长,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的,奖励2万元;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亿元的,奖励3万元;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的,奖励5万元;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的,奖励8万元。与此同时,还对被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设立技术创新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新上技改扩建项目且完成增值税、所得税目标的,设立企业技术改造奖;对政策性、财源性、技术性、牵动性良好的“专、精、特、新”企业设立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等。
服务与激励作为平桂培育亿元工程的思想火花,已经写在了“工业强区”的扉页上……
倒逼,“逼”出了脱胎换骨的凤凰涅槃
加快工业转型提升,加大对小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发展,(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引导企业开展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产品技术含量高的成长型企业;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要达到50家,2015年,力争达到65家。
这是平桂管理区加快推进小型企业上规模的方向。
有色金属加工业、大理石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和陶瓷业、机械制造、化工、造纸、制药、纺织和制衣业等行业,夯实了工业园区的基础。据统计,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2:49:29优化为2011年的18:56:26;工业化率由2007年的1.71提高到2011年的2.36;2011年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1.19亿元、工业增加值19.45亿元,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70.62%和120%。
这是平桂管理区工业发展的过程,但不是发展的终点。小型企业上规模,必须走脱胎换骨的二次创业之路。
6月1日,记者来到了位于207国道旁的石牛塘石材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是一个老牌的大理石加工企业,公司老总左有堂告诉记者,去年,他的公司得益于政府加大对小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在上级80多万元技术改造资金的扶持下,从国外进口的数控大板和薄板生产线已经投产。经过技术创新后的公司一举改变了过去土法上马,小打小闹的生产格局,去年生产的高端大理石全部出口海外市场,尝试了小企业创外汇的甜头。
培育、组建、引进一批亿元工业企业,这是壮大亿元企业总量规模的一种手段;联合、改制、推动有效资源的集聚,这是推进小型企业上规模的方向。
在平桂管理区,经过脱胎换骨的联合和改制,一大批如石牛塘石材有限公司这样尝到创汇甜头的“小企业”春笋般破土而出。今年1至4月,平桂管理区工业企业出口达到了508.7万美元。”
新闻推荐
贺州讯时下,组工干部之歌《忠诚》的声音在市委组织部乃至全市组织系统随处可以听到:打电话,听《忠诚》;见面问候,谈《忠诚》;搞活动,放《忠诚》……为增强组织部门的文化“软实力,市委组织部...
贺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贺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