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吉品
“这两年,感觉企业在贺州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经常往返于西湾至望高这条工业走廊的刘先生说道。企业在贺州市不断增多,是市民的直观感受,也是贺州市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通过产业引导、政策配套、兼并重组、环境优化、培训服务等措施,聚力打造优势企业产业集群,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所取得成果的缩影。
“在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中,贺州市突出政策导向和示范效应,把全市成长性企业划分成多个档次,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扶持培育。”市工信委主任李葆英介绍,贺州市每年选择100户年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具有成长性的小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和扶持对象予以重点支持,不断优化企业群体结构,壮大企业规模;选择30户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骨干工业企业培育成为亿元以上销售收入企业;选择10户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强优企业培育成为大型工业企业或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
贺州市平桂天顺石材大理石板材厂,早两年还是一家年产值不到300万元的个体户,在市工信委中小企业局的帮扶下,去年11月,该石材厂成功转型成为民营企业。“在产业的改造升级、政策扶持方面,政府帮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天顺石材公司总经理蒙刚介绍,如今公司的年产值已超过1000万元,公司产品的工艺标准和生产标准也不断向国际靠拢。
“在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方面,我们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导推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发展上市,并鼓励优势企业争创品牌。”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林叶介绍,贺州市还围绕五大支柱产业和食品药品特色产业,内外联动、新老并进,着力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较完整、区域内配套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进而推动贺州市资源配置优化,产业链条延伸,生产要素加速集聚。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工信部门建立起重点跟踪的130多家工业企业融资信息资料库,开展诚信中小企业评价推荐活动,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重点满足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技改及流动资金需求。与此同时,贺州市各金融机构也以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为依托,积极创造条件为当地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富川麦峰食品厂是贺州市第一批从事紫薯加工的小型企业,今年因资金不足无法购入原材料,一度接近停产状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工信委积极协调桂林银行贺州支行到该厂实地了解了该厂的经营状况,该行连夜加班准备好材料上报审批部门,第三天贷款就通过审核并到达客户账户,麦峰食品厂也因此恢复了正常生产的状态。据悉,今年1至9月,贺州市金融机构共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56.43亿元。
贺州市还充分整合社会各类中介资源,大力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创业培训服务、技术创新服务等服务平台,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按照“一区多园”模式,贺州市不断完善园区基础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新材料(平桂)产业园、八桂木材加工集散中心、宏城建材(陶瓷)工业基地等一批创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中小企业创立发展提供平台。同时,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产业园区为支点,推动信都经济区至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核心区一条近150公里的天然工业走廊的规划建设。
来自市工信委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55家,比2011年净增14家,14家新增企业有力拉动了工业经济增长。1至9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2%。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汪永虎通讯员李军梁永艺)10月31日上午,贺州市召开全市市县党委班子“内部制度建设年”活动工作布置会,对开展“内部制度建设年”活动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贺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贺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