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岸群
清塘镇敬老院于2008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设有房间32间,床位57个,目前入住五保老人52人。院里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当记者走进敬老院时,看见有的五保老人正围着树荫底下的石桌下棋、打牌,有的则在拉二胡、弹唱小曲,颐养天年的悠然自乐,令人好生羡慕。
去年5月,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到贺州视察期间专程到了这里考察调研。92岁高龄的五保老人肖子林紧紧握住李立国的手感慨地说:“党和政府不但为我们农村五保老人盖起了新房,而且还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千好万好还是共产党好啊!”
这只是贺州市民政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它却真实并生动地折射出贺州市近十年来民政工作管理模式上创新、资金投入上增强、优抚政策上落实所共同绘就的跨越发展蓝图。
创新管理模式是贺州市近年民政工作的一大特色品牌。2003年,贺州市首创五保村建设、管理新模式,在全市范围兴建五保村,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同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进一步加强五保村的管理工作。全市五保村使用率达100%,平均入住率达95%,五保供养全部达到了“应保尽保”和“按标施保”,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五保村建成入住后,贺州市建立了一套五保村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确保了五保村内部管理规范有序。在规范的管理下,五保供养工作健康发展。五保供养资金按月拨付,五保户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自2006年以来,贺州市就采取由财政出资,资助五保户全部参加“新农合”的办法,缓解五保户看病难的状况。2004年,在全区率先出台了《贺州市农村特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对每名五保户每年给予门诊救助300至500元以及五保户重病大病住院给予10000元的医疗补助,通过双重医疗救助措施基本上解决了五保户治病难问题。
低保家庭的困难是十分让人怜悯的,而缓解他们困境主要依靠社会救助。为急群众之所急,贺州市在社会救助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扩大救助范围,在城市低保方面,2002年,全市城市低保对象4.28万人,到2012年,全市城市低保对象5.03万人;在农村低保方面,2006年开始起步实施农村低保工作,低保对象由最初的9.6万人,到2012年的13.2万人;在城乡医疗救助方面,取消起付线,实行“零起付”,提高了救助百分比,改事后救助为事前救助或事中救助,设置了门诊临时救助等。2004年至2012年,全市城市医疗救助累计救助1762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2615.3万元,救助标准逐年提高。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从2002年110元/月提高到2012年250元/月。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从2007年的683元/年提高到2012年的1200元/年。
近十年,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是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十年来,全市共建设了1000多个民政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其中五保村项目559个、乡镇敬老院项目34个,这些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民政服务等设施,进一步惠及民生。全市初步形成了“市有福利中心、县有福利院(光荣院)、镇有敬老院、村有五保村”的民政福利格局。
抓好双拥政策的落实,也是贺州市民政工作一大亮点。(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一直以来,贺州市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努力在党管武装、部队建设、基层双拥、复退军人安置等方面狠抓落实,走出了一条新时期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新路子,谱写了贺州市“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共建”工作的新篇章。市及各县(区、管理区)认真执行国家及自治区有关优待抚恤政策,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配合,确保了贺州市的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金按时按标准发放。优抚资金100%到位,很好地维护了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开展“关爱功臣活动”。从2007年起,贺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关爱功臣活动”,从生活、住房、医疗、生产、就业等方面,对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进行帮扶。据不完全统计,仅“重点优抚对象危房改造”一项,全市各级财政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帮助600多户重点优抚对象重建或维修房子,改善了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多渠道帮扶,结对子帮扶等途径,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100%安置退役士兵。多措并举安置好退役士兵、转业士官。积极推行“以扶持就业为主,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切实做好退役士兵、转业士官的安置工作。每年接收安置率为100%。
创新+投入+落实,结出的是突破的业绩。近年贺州市民政工作持续走在全区前列:在全区率先全面推进并逐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构建起乡镇、村两级救灾应急预案;率先在全区推进统一农房保险工作。率先对农村特困医疗救助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率先恢复设立乡镇民政办并明确民政办主任享受副科级待遇,配备了五保村专职管理员;率先为全市低收入人群办理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率先成立村(社区)级民政工作组和设立民政专职联络员,将民政工作网络延伸至村一级;率先全面完成县级以上的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任务;率先在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提高了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应急救助能力。2012年,在全区率先组建了村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岸群文/图)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在贺州市城区,无论是小区庭院,还是江边河畔,抑或公园广场,每天都有人携亲带友在绿树下草坪上享受绿的温馨。在江滨路一处新绿地上,记者见到四...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