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毛姗姗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重阳佳节,婉转的歌声在贺州广场上空回荡,十几位老年人兴致勃勃地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围观欣赏。
夕阳正红,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群结队,在贺州市灵峰广州、贺州广场等地开展唱歌、跳舞、拉二胡、下棋等活动。老人们以广场为载体,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成为了贺州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年人广场文化的兴起,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据了解,在广场上表演唱歌的十几位老年人来自各行各业,大部分是60岁左右的离退休老人。他们不图名利,只是兴趣使然,为了使自己生活更充实,自备歌唱设备自发地吹拉弹唱。两只话筒,一套音响,几张板凳,美丽的风景就是天然的舞台,老人们欢乐地吹笛子、拉二胡、唱民歌,展示着自己老当益壮的风采,歌声所传达的愉悦,感染了不少老人、小孩驻足欣赏。
拉二胡的姚大爷笑眯眯地说道,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群众的生活也多姿多彩起来,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大家来到广场表演,以歌会友,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心情十分愉快,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好处。”
坐在树荫下边听曲子边纳凉的杨大爷今年已经83岁高寿,他告诉记者,每天早晨8点,他都会跟老伴坐公交车或者打的来到灵峰广场散步。“如今退休了没有什么事做,孩子们有各自的事业,不需要自己操心,退休金也足够自己花,衣食无忧,在广场听听二胡,跟老人家聊聊天,生活有趣多了!”
谈起现在的生活,杨大爷的老伴满脸笑容,她说如今儿孙满堂,生活幸福美满。重阳节到了,女儿和儿子都有送水果、打电话问候,平时父亲节、母亲节还会送上鲜花,也请了保姆照料二老的日常生活起居,日子过得舒服自在。
夜幕下,黄阿姨跟队员们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她告诉记者,自退休以来她就加入了广场的“跳舞大军”。刚开始舞队里只有十几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近百人。“我在这里跳舞已经一年多了,几乎每天都来,一天不跳就浑身不舒服。自从跳舞以来,我认识了很多的同龄朋友,拜师结友,大家一起跳跳舞、聊聊天,心情也愉快多了。”正挥汗如雨的她扭动着身体,跟着节奏手臂上下摆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舒适地安享晚年,并渴望积极投身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反映着城市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志通讯员陈世洪)日前,记者从“贺州杯”全国书法小品展组委会办公室获悉,由广西书法家协会、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贺州杯”全国书法小品展...
贺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贺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