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世中李岸群
通讯员莫昆霖
贺街,千年的文化古镇。
玉印浮山、桂花香井、临贺故城城址、魁星点斗、姓氏宗祠群、西汉古城墙等风景名胜点缀其间的这座“临贺故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的贺街,自有其文化的传承。
“曾经是电视剧《酒是故乡醇》、《围屋里的女人》、《月光恋》取影拍摄地的贺街,大有可能成为贺州乃至广西的旅游名镇,为把贺街打造成具有特色宗祠文化和浓厚文化底蕴的旅游古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我们下大力气把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放在了第一位。”贺街镇党委书记古宝营一语点题。
“姓氏宗祠,族人聚会祭祖的场所,也是引发矛盾纠纷的‘集结地\’。在姓氏宗祠林立的贺街,姓与姓之间闹些小插曲在所难免,如果处理得当、引导有方,这些‘小插曲\’就有可能成为促进村与村、族与族和谐共处的一曲‘大合唱\’。”贺街镇镇长粟启乾这样感慨道。
东球村的彩调文艺在八步区颇有名气。梁姓和黎姓是该村两个较大的姓氏,长期以来,宗族意识和宗族思想根植该村群众脑中,不同姓氏群众之间的矛盾往往很容易上升为宗族姓氏之间的矛盾。去年,该村梁姓组的群众借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计划修建一条从村委到该组的村级水泥路,部分路段要占用黎姓两户群众的耕地。黎姓两户群众认为占用了他们的土地,提出要赔偿4万元,但梁姓组的群众认为修路是公共事务、公益性的事情,大家都受益,怎么要补那么高呢?梁姓组的群众很是想不通。
正当好事有可能成为“坏事”之际,两族姓中德高望重的代表出来说话了。通过两村代表积极协调,大家都认识到只讲宗族义气是行不通的,经济要发展、生活要提高,就必须站在团结的角度看问题。双方一致决定:两村共同筹钱,再修一条连接黎姓群众组的村级水泥路。
“一点小矛盾,促成了两条路的先后修通。自那以后,两姓的群众办喜宴,都互相宴请,这种和谐、团结的局面,在以前是少有的。”该村的党支书这样说。
贺街,不仅是“千年古镇”,还是“百年菜乡”。
“千年古镇”,传颂着一个个和谐相处的“文化”故事,而“百年菜乡”,自然更少不了“人人帮我,我帮人人”的佳话。
双星村是该镇的一个山区村,林地宽广。林改时,该村赵福强、黄名远之间的林地界线由于存在争议,争议面积也就四分多地,工作组和村干部按照相关资料记载和村里老人的记忆,(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曾多次做调解工作但仍一直解决不了。在调解工作陷入困境之际,镇林业工作站的同志深入他们的家中对他们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好处。赵福强、黄名远本来就有发展林下养殖的想法,加之他们一个林子有水,一个林子有缓坡和宽大的林道,村支书赵德金借助这相得益彰互补的条件,把道理和现状一摆,两人都觉得支书说得非常在理。“取长补短”携手发展林业、养殖业,成为了他们笑谈中一拍即合的谋划。
“我们现在不仅解决了矛盾,还成了合作伙伴。不吵不知道,一吵成朋友。我和黄名远经过认真谋划,计划每人投进1.5万元进行林下养殖虫子鸡。”赵福强把他们的“秘密”毫不掩盖地告诉记者。
厚重的文化根基,以和为贵的儒家精神,正是贺街人建设和谐家园的思想基础。建市以来的10年,贺街镇经济社会发展可圈可点。2001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1.54亿元,农业生产总值2.88亿元,财政收入464万元;2011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8.86亿元,工业生产总值达16.52亿元,农业生产总值达6.53亿元,财税收入完成206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76元。10年来,这个镇工业总值增长了972.7%,农业总产值增加了126.7%,财税收入增长了345.1%。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自治区平安建设先进集体”、“贺州市招商引资十强乡镇”、“财政收入超千万元乡镇”、“贺州市经济发展十佳乡镇”、“首批广西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贺州市科普示范乡镇”等荣誉纷至沓来。
文化的古镇,和谐的贺街……
新闻推荐
贺州讯11月12日,中国建设银行贺州支行与贺州高级中学正式签署合同,建行将为该项目提供9000万元贷款资金支持,加快贺州高中迁建项目建设。签约仪式上,建行贺州支行行长周广宁表示,教育行业...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