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世中
稳增长,贺州经济发展的主线。这条主线“跨过”的第三季度末,贺州的工业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创造了奇迹:1至9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96.86亿元,同比增长38.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1.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
三项指标同步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的背后,我们读到的是什么?
招商引资,夯实了增长的根基
2012年,由于世界经济疲软带来的一系列反应,中国经济经历了199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比较困难的一个年份,市场低迷,出口疲软。
面对困境,贺州该怎么办?
8月3日的年中工作会议这样要求: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力度不松,以决战第三季度、决胜第四季度的决心和信心,全力以赴稳增长、保速度,调结构、促转型。
鼓足干劲冲刺的背后,是新一页招商引资的硕果:
两广信都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与广东佛山、肇庆两市就产业合作事宜达成共识,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381个,投资总额同比增长35.10%……
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加快,华润水泥厂运营平稳、华润(贺州)电厂试运行成功、雪花啤酒项目年底前建成投产,“三厂一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旺高工业区钨锡钛产业园、西湾(平桂)工业区、贺州稀土产业园建设加快,中铝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1000吨荧光粉项目和年产2000吨稀土合金项目破土动工……
在贺州大地,“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发展理念得到了延伸。
调整结构,集聚了增长的资源
在年中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彭晓春这样说:贺州市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合理……这是制约贺州市经济发展质量和层次的根本原因。我们要把更多力量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把稳增长和调结构、抓改革结合起来,在迎接挑战中历练,在战胜困难中提升。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的目标,贺州市加强了与中国铝业、中国有色、华润集团、中国纸业等央企对接,启动了稀土产业园、钨钛锡新材料产业园、石材产业园、华润水泥二期、林浆纸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引导企业通过整合重组、延伸产业链、提升配套能力等途径,形成一批具有行业龙头地位、规模超10亿元、超50亿元和超100亿元的大集团,依托大集团打造大产业集群,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延伸。
由于贺州市坚持了结构的调整,从而使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有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五大支柱产业实现生产总值155亿元;六大园区实现产值206亿元,两项增幅同比有所提高。
技术改造,提供了增长的支撑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向高端延伸。这是贺州市实现稳增长的技术保证。
在贺州市的五大支柱产业里,如何实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转化,是摆在贺州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为破解这道考题,贺州市重点在加快打造以桂东电子为龙头的电子铝光箔产业链;加快打造从石材原料到超细粉体再到下游高端化工产品的石材产业链;加快实施钨系列产品深加工技改升级产业链等方面做文章。
广西贺州市科隆粉体有限公司,是贺州市一家集非金属矿产开采、粉体加工、新材料研发为一体的民营高新技术型企业。年产各种规格的重质碳酸钙产品达50万吨,是中国大规模非金属超细粉体生产基地之一。为了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去年开始,该公司针对不同客户的要求,(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投资1.2亿元进行了二期技改项目的扩建。这个项目主要是对重质碳酸钙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生产出专门的表面活性碳酸钙功能填料。公司老总告诉记者,年产50万吨二期技改扩建项目达产达标后,预计产值可达2.5亿元以上,实现新增税收2500万元。
有数据反馈,今年以来,贺州市工业技改投资达91亿元,增幅为27.3%。
技术改造的直接效应,不仅仅是体现在效益的增加上,同时也体现在能耗大幅下降的数据里。今年1至9月份,贺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4%,降幅全区排名第2,减排综合指标全区排名第3。
政策扶持,强化了增长的保证
把政府的资源转化为市场的资源,贺州稳增长的政策亮点。
今年,贺州市的有色金属、铝电子、钢铁、机械、水泥等重点行业,中小企业面临着开工不足、资金紧缺、成本偏高等实际困难,如何通过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提升第二产业的“质量”与“效益”等等实际问题迫在眉睫。
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完善相关产业准入政策、合理降低企业注册门槛、简化企业创办审批程序、建立健全面向小微型企业的行政服务体系、提高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等“一行业一方案”、“一厂一策”政策的出台,无异于雪中送炭。
贺州市石牛塘石材有限公司的老总这样感叹,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发展扩大的过程中遇到资金短缺最大困难的一年,在“一行业一方案”、“一厂一策”政策的扶持下,公司不仅从银行获得了620万元的贷款,还得到了政府70万元技改资金的支持。正是有了这批资金的注入,才使企业迅速走出了困境。
“一行业一方案”、“一厂一策”等措施的出台,切实解决了贺州市有色金属、铝电子、钢铁、机械、水泥等重点行业开工不足、资金紧缺、成本偏高等实际困难。据统计,自采取“一行业一方案”“一厂一策”、因企制宜、分类指导的措施后,年初的25户停产企业有19户恢复了生产,工业产值超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5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新增微型企业250家。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9.4亿元,增长10.7%。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姜志飞通讯员黄颜芳)12月5日晚,全区工会机关第十一届“桂工杯”健身运动会在贺州圆满闭幕。经过激烈的角逐,南宁市总工会获得气排球赛第一名、贺州市总工会获得第二名、自治...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