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丹)位于八步区铺门镇的贺州市志兴种植有限公司,是广东的一家大型蔬菜公司,这家经过多次考察,看准了贺州“菜篮子”的优势,公司老板2012年初在铺门镇租用了800亩地,发展专业化、公司化的农业生产。“经过我们考察,贺州交通方便,本地人工充足,土地适合种植蔬菜,所以我们选择了这里。从2012年5月份到8月份总产量大概600多吨左右,产值大概130多万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准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产量。”贺州市志兴种植有限公司翟总经理告诉记者。
2012年,贺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可圈可点:抓住珠三角蔬菜产业转移的机遇,不断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形成了具有贺州特色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地区的绿色“菜篮子”基地。
广东老板乐于到贺州投资发展农业产业的例子不在少数,这不仅得益于贺州市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还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承接东部农业产业转移的行动和措施。记者在市农业局看到了一份市农业局和广东东莞市农业局分别代表贺州市与东莞市签订的蔬菜产销联建的文件,文件的签署意味着贺州与东莞将就蔬菜产、供、销方面展开更广泛的合作,也为贺州市更好地实施粤港澳菜篮子工程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贺州市蔬菜生产条件很优越,一个是气候,一个是土壤,还有一个就是水质很好,蔬菜生产历史悠久,再一个是临近粤港澳,交通也很方便,在粤港澳的市场销售很受欢迎。”市农业局蔬菜站朱站长说道,“广东省东莞市有人口1000多万,全市70%以上的蔬菜都来自市外。贺州与东莞市毗邻,作为广西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最有条件‘抢摊\’广东市场。”
有“抢摊广东市场的地理优势,就要打造适应广东市场的“菜篮子”产业。有资料显示,2012年,贺州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6.36万亩,建成出口农产品备案基地18.3万亩。每年约有200万头生猪、上千万羽家禽、上亿公斤蔬菜销往广东和港澳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粤港澳绿色“菜篮子”、“肉篮子”、“果篮子”。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有大气魄。近年来,贺州市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充分依托“贺州农展会”、“广西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网上展销会,茶王节、脐橙节等途径,下大力气抓好关联度大、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加工企业的引进。形成一个龙头企业,牵出一个特色产业,促进一片基地发展、带动一批农民致富的新格局。目前,全市农业企业发展到1536家(其中投资50万元规模以上农业企业50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全市农业企业年产值76.8亿元,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和辐射带动农户约45万户。
大气魄“催生”了大名气。2012年,贺州市的无公害蔬菜、马蹄、茶叶、脐橙、瘦肉型猪,优质牛肉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名气不断提升。目前,贺州市农业累计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名优农产品19个,其中“富江牌”脐橙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八步区获得“中国李子之乡”、“广西蔬菜生产第一大县”称号。蔬菜基地的无公害化生产得到了检验检疫部门的认可。
“东部企业的生产流程、产品很多都与国际接轨,我们在迎接他们产业转移的同时,把好的企业引进来,把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物流集散建立起来,进一步加快贺州农业企业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贺州市将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着力建设具有市场支撑的新兴农业产业,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市农业局局长甘忠南说。
新闻推荐
认真上好履职“第一课” 贺州市新当选的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代表开展履职培训
本报讯(记者刘新轩)1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贺州市新当选的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进行会前学习培训。通过认真上好履职“第一课”,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们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和履职意识,更好...
贺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贺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