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覃秋零文/图
“聚一份欢畅,聚一份吉祥,聚一份花好月圆的好时光,问候这春风,春风别来无恙……”2月21日是农历正月十二,平桂管理区沙田镇马峰村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新春喜气洋洋的气氛。这一天,除了马峰村的村民外,来自马峰片区的几个村民小组数千名群众也纷纷前来,感受庙会的热闹气氛。
上午10点,马峰村的大舞台前已经围满了村民。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马峰迎春庙会除了保持祭祀祈福、舞狮表演、舞龙表演等传统节目外,还增加了文艺演出、猜灯谜、对对联、政策解读、科普知识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前来参与。
“平时大家都比较忙,邻里乡亲很少有时间聚在一起。今年的庙会,除了让邻里乡亲相聚交流感情,我们还增设了十八大政策解读和科技支招、游园等活动,让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开头。”提及本次庙会中的新风尚,担任本次迎春庙会顾问的73岁老人邱时锋高兴地告诉记者:“从1995年开始,我们共举办了六届马峰迎春庙会,活动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
“一把小伞落林中,一旦撑开难收拢(打一植物)”。“是蘑菇!”在庙会的游园现场,一个10岁的小朋友拿着诗谜,高兴地跟工作人员兑奖。邱女士,带着自己正就读五年级的孩子,参加老家三年一届的马峰迎新庙会:“本来是想让孩子来看看热闹,没想到孩子一下子就被诗谜吸引住了,靠着他自己动脑筋猜对了谜底,对孩子是个很大的鼓舞。”在游园活动现场,来自周边村的乡亲们都踊跃地猜诗谜,对对联,抽奖,呈现出融融的和谐氛围。
在村里的大舞台上,来自平桂西湾村彩调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在进行文艺表演,赢得了村民们的阵阵掌声。而在离舞台不远处,几位村民正在整理法律和科普知识的材料。村民江大叔告诉我们,今年村里提出了要对传统迎春庙会进行改革,精心准备了科技展板和十八大政策解读的相关资料。
邱时锋老人告诉记者,每三年一届马峰庙会都会连办四天,前三天都是吃斋,最后一天才会吃肉。“以前吃素是为了敬奉神灵,现在来说,一来是为了节俭,二来是为了健康,三来还有忆苦思甜的意味。现在不搞宴会,把钱花在实处,帮助邻里乡亲搞一些文艺表演和游园活动,让现代文化占领农民传统庙会,也让庙会活动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过庙会,是贺州市广大农村的传统习俗。传统庙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商品市场,活跃了农村经济。但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市场、集贸市场的建立,庙会这种古老的贸易形式与市场经济已显出许多不协调的弊端。不少庙会更多地出现了大吃大喝,请人唱戏等一些庸俗的活动方式,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年年都是老花样,不能适应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
沙田镇马峰村的庙会,经过改革之后,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把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大餐”融入其中,让广大群众在享受精神愉悦的同时又对新政策与新技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马峰村的迎新庙会为深远厚重的民俗文化赋予了新意,也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了重要载体。
图为村民正在踊跃猜诗谜。
新闻推荐
在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3年2月26日)
赵德明各位委员,同志们:政协第三届贺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各界人士共商贺州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对于我们总结过去工作,分析面临...
贺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贺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