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 勤 本报通讯员 陶胜平
“这边是一点红,那边是泰国枸杞……过去,这里是一片荒草地,现在成了我的家庭农场!”4月6日,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农民张治中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起他种植的野菜。
10年前,20岁的张治中在广东餐馆里打工时发现,许多过去用来喂猪的野菜,如今成为了高档酒楼餐桌上的佳肴。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张治中决定回到家乡,租下300亩荒地,专门种植野菜。
“要种野菜,就要种无污染、无残留的有机野菜。”张治中锁定目标,说干就干。他建起了沼气池,把养殖的猪牛粪便处理成沼气,沼渣作为种植野菜的肥料,既不污染环境,又生产出绿色环保的野菜。此外,他投入30多万元购买设备,实施机械化耕作和喷灌一体化作业,提高效率,还运用灯光诱杀害虫技术,生态除虫。
目前,张治中种植有野菊花、观音菜、土人参、银丝菜等10多个野菜品种,平均亩产3000-3500公斤。他的有机野菜成为贺州、梧州、深圳、珠海等地酒楼的“新宠”,每公斤售价高达12-14元,还供不应求。
张治中种植野菜赚了大钱,让当地群众看到了致富的新路子。为带领乡亲种植野菜致富,张治中成立了沙田诚信有机野菜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几十户农户种植野菜。
新闻推荐
本报贺州讯(记者/蒋勤通讯员/陶胜平)近日,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因未达排放标准而被停电整顿的数百家石材企业中,已有350家恢复生产。今年3月,贺州市平桂管理区组织国土、环保等部门执法人员,对该管...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