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流水
改革是时代的主题,改革是事业发展的动力。
2013年春天,对于在改革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行的贺州日报社来说,可谓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季节。办报以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场触及全体员工灵魂深处的报社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庄严地拉开了帷幕。
打造“强势和谐媒体”的目标;树立“政治、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理念;培育“用心做事、诚心待人”氛围。这些全新办报的理念,对于进入改革前期的贺州日报社所有员工来说,总有那么一种感触:新鲜、融洽、期盼。激起在报社员工心海深处的,是一层层涌动的涟漪。
从2009年6月到2012年11月,《贺州日报》在悄悄地发生改变:《贺州日报·晚报版》“破土而出”、《贺州日报》印刷本地化、《贺州晚报》横空出世、《贺州传媒》面目一新;办公设施、交通工具、采编系统、电脑照相等都在不断升级换代,采编一体化、办公网络化的目标得到实现。
昨天的成就属于昨天,它不能成为前进的“负荷”。面对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一场触及报社所有员工切身利益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的深层次改革全面启动。
去年11月,报社下发了《贺州日报社广告发行改革实施办法》的文件,针对广告部、发行部存在的不利于报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在广告部、发行部实行总费率制,根据广告、发行的收入确定一个费率,收入越多,广告部和发行部可支配的费用就越多。广告部、发行部用什么人,用多少人,主任、副主任说了算。
今年3月初,报社又下发了《贺州日报社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的文件,一场在报社内部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改革拉开了大幕。改革的核心,打破了“编内”“编外”的界限,按工设岗,按岗定薪,薪效挂钩,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同工同酬。原有的档案工资、档案职务保存在档案中。这种涉及深层次的全员聘用制,改革了原有的干部任用、工资分配、劳动就业、保险福利等制度,由于它在报社内部打破了老员工与新员工的界限,打破了“有编制”与“无编制”的界限,打破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样待遇的界限,这“三个”打破的界限,如一枚小小的石头,激起了员工心海中的重重涟漪。
4月1日,在市委宣传部领导的主持下,贺州日报社全员聘用制第一个步骤的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投票选举在报社会议室举行。这种伯乐相马的民主投票选举方式令全体员工的投入程度如同大考。选张三?选李四?手中这轻盈的一票,沉重千斤。这一票,关乎报社的兴衰,关乎事业的发展。民主投票的结果,是25名副科以上中层干部在民主投票选举的方式下走上了工作岗位,在这25名副科以上中层干部中,新竞聘上岗的干部14人。“我现在压力很大,当上了部门领导,自己的管理水平不够怎么办?自己的组织能力欠缺怎么办?”一些新任干部这样担心。
“干了10多年的老员工与这些刚出道的娃娃兵同在一条起跑线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发?”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同志这样激励自己。
担心也好,励志也罢,全员聘用制平台的设置;责、权、利、义务的公正,体现出来的,何尝不是改革的初衷。
改革,报业发展的正能量。这正能量的发挥,已经体现出预期的效果。报社员工团结奋进,广告收入刷新纪录,报纸发行量逐月递增,报纸质量不断提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艳茗)昨天下午,市委副书记莫诗浦到市绿洲家园、贺州高中等项目工地调研时指出,各级各相关单位、部门要倒排工期、狠抓落实,在确保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也要做好群众的...
贺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贺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