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琳 本报通讯员 杨晓佼 毕朝斌 文/图
■阅读提示
4月1日12时,随着350万尾鱼苗游入柳江,第二次珠江禁渔期制度正式启动。到6月1日的两个月时间里,珠江流域5365公里的江段和1300多平方公里的湖库面积,又一次禁止一切捕捞,正处于产卵期的大鱼和生长期的小鱼,将再次得以休养生息。
渔业资源恢复——
南盘江田林县百乐江段渔获物产量比禁渔前翻了一番多
3月31日中午,沿着柳江逆流而上,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两条渔船在拦网打鱼。渔民说,一个上午收获还可以,打上十来斤鱼。在装鱼的水箱记者看到,大多是小鲤鱼,还有三四条将近0.5公斤重的桂鱼。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新辉说,现在珠江流域里的桂鱼已经越来越少,估计这样大小的桂鱼已经生长了3年左右。
去年4月1日,千年珠江首次禁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珠江水产研究所和广西水产研究所的研究报告里有着同样的评价:通过提高水生系统稳定性,珠江水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水生生物资源实现良性、高效循环利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李新辉说,主要鱼类的资源量与江河的水流量成正比,2011年西南旱灾影响下,西江流量较2010年下降28.63%,渔业资源本应是下降的,但由于去年实行禁渔,2.8万艘渔船停止捕捞,渔业资源得到生息繁衍,使得原本渔业资源将下降的局面得到扭转。鱼类产卵群体较2010年增加近三成,漂流性仔鱼苗的平均密度和总量,分别较2006年增加约五成和七成。
去年,我区水产、渔政部门在禁渔制度所涉及的西江干流,以及柳江、桂江、郁江等支流流域设置13个观察点,对禁渔前后渔获物进行统计调查。结果显示,禁渔期后渔民渔获物产量均比禁渔前有所增加。南盘江田林县百乐江段增幅最大,每条船每日可以打到25公斤多的鱼,比禁渔期前产量翻了一番多。
两手抓 两手硬——
破坏资源罪,最高可判刑3年;转产网箱养鱼每户增收4475元
4月1日一大早,柳州渔政站的执法人员便来到柳江边,一一向垂钓者作禁渔宣传;中午12时,渔政船缓缓驶入江面,开始第一天的正式行政执法巡航。
据了解,去年我区在禁渔期间查处各类非法捕捞案件78起,没收渔获物1000多公斤,在有效保障首次禁渔良好秩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渔业资源。
记者见面会上,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渔政处处长陆毅介绍说,禁渔期间,非法捕捞包括炸鱼、毒鱼等行为,将会被依法没收渔具及非法所得,并罚款50-5000元;情节严重者可上升到刑事处罚,若犯破坏资源罪,最高可判处3年有期徒刑。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副局长刘添荣对此表示,对非法捕捞的渔民,以教育和经济处罚居多,真正获刑的极少。实施珠江禁渔制度,对以捕捞为生的专业渔民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他们的生产生活能否得到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禁渔的成败,更关系到渔区社会稳定。
3月31日,尽管第二天才开始禁渔,但来宾市兴宾区渔业队的大部分渔民已开始晒网收网。渔业队前任队长张财生,现已80高龄。他坐在码头的阶梯上,说起年轻时一天捕回上百斤鱼的情景,满脸自豪。虽然如此,但老人感叹还是现在的生活好,鱼是比以前少了不少,但渔民住进了岸上的砖瓦房,政府将他们纳入低保,禁渔期每条船还有几百元的补助。
据了解,在去年禁渔期间,全区涉及禁渔的9个沿江市中,有7个市将符合条件的6758名渔民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由于禁渔造成生活困难而又来不及申办低保的1817名渔民,及时发放救助金共40多万元。
保障救助仅是授人以“鱼”,而要授人以“渔”,则应加大对渔民转产转业的引导和扶持。
在流经昭平县的桂江上,原有364户靠打鱼为生的渔民。去年,昭平县水产畜牧兽医局以禁渔为契机,对渔民大力开展养殖技能培训,并在国有养殖水域划出预留区,专门安排转产渔民发展养殖。如今,285户渔民成功转产江河网箱养鱼。2.53万平方米的养殖水域,产鱼1510吨,产值3320万元,为每户转产渔民带来4475元的纯增收。
合作保护更强大——
仅靠渔业部门单家独户,鱼类生境难以改进;推动更高层次合作,才是禁渔的终极意义
珠江流域在广西渔业中占有优势地位,是广西内陆渔业的“摇篮”。在珠江发达的流域水系里,仅鱼类就达400余种,其中特有鱼类140多种,还有中华鲟、大鲵等多种珍稀濒危水生生物,这为广西内陆养殖业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业提供了优质种质、苗种等宝贵资源,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随着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珠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受到了很大影响。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合理开发,使很多鱼类的产卵场被破坏;再加上江河污染等因素,导致珠江水域近1/3鱼种濒临灭绝。
4月1日,禁渔期一开始,广西各地纷纷举行增殖放流活动。据了解,近5年来,广西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6000多万元,用人工方式向境内的海洋、湖泊、江河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9.71亿尾,全区人均投放近20尾。
禁渔期的“一禁一放”,在一年时间里就为珠江流域增加了十几亿元产值的渔业资源。“虽然资源的量增加了,但鱼的种类恢复却没有太大变化。”李新辉说,近年的禁渔和放流工作,都仅限于渔业部门单家独户的努力,鱼类的生境并不会因此有太大改进,因此种质资源的恢复仍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李新辉说,长江禁渔实施10年,才产生明显效果。而珠江流域禁渔才第二年,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整体资源的恢复,仍需要经过一年年禁渔制度的实施,以推动更高层次的合作保护行动,这才是禁渔的终极意义,才是母亲河繁衍生息的强大推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蒋勤本报通讯员李浩“别小看我这块牌子哦,它可是值得5万元呢!”8月8日,记者在昭平县走马乡采访,福行村村民何斌一边擦拭门口的“文明信用户”牌匾,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何斌办了个养猪场,为...
昭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昭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