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讯近日,笔者走进昭平县黄姚镇界塘村富明蚕业专业合作社,看见几名群众正忙着给框里上蚕宝宝喂桑叶,娴熟地把新鲜桑叶均匀地撒在一个个蚕框里。“这是一龄蚕,那是二龄蚕,那边是三龄蚕。”蚕农董国磊指着一筐筐的蚕宝宝如数家珍的告诉笔者。村支书李文浩介绍,目前,该村已建立了200多亩烤烟和200多亩桑蚕产业基地,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深受该村群众赞誉。
近年来,昭平县整合资金,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对40个贫困村实施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社会公益建设等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以来修建村屯级道路230条103.06公里,桥梁34座383米,人饮工程56处、管道11.48万米,解决了17839户80277人的行路难、3143户12569人的饮水难问题。抓好产业扶贫,提升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2011年以来,全县共投入产业开发资金1216万元,完成种植各类经济作物10.5万亩,实施“十百千”产业化示范项目1个,投入资金880万元,种植茶叶和茶园管护6982亩。落实资金扶持,提供扶贫资金保障。该县积极落实到户贷款、互助金等扶贫政策,帮助群众发展产业。2011年以来,共落实到户贷款3537万元、贷款贴息118.23万元。抓好扶贫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2011年以来,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共实施农民实用扶贫培训11084人(次)、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646人,使贫困群众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有效地提高贫困群众的技术技能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开展定点扶贫,整合社会扶贫资源。通过县四家班子领导、各县直单位挂点联系贫困村,向40个贫困村派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方式积极整合各行业部门的资源投入到贫困村,各类资金投入1.9亿元(含物资折款),大大加快贫困村的发展。去年底,全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630元,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6.97万人减少到11.28万人,减贫5.69万人。
(刘飞)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黄世中黄伟强汽车像甲虫一样缓慢地爬上海拔大概有1000米的山坡。从车窗往外看,从山脚到山顶,从近山到远山,到处都是碧绿的茶树。“这就是我们瑶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
昭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昭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