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新闻 昭平新闻 钟山新闻 富川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贺州市 > 昭平新闻 > 正文

黑木耳为农民撑起“致富伞”

来源:贺州日报 2014-09-05 08:2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记者覃秋零通讯员李浩罗智勇文/图)“在这里工作每月能赚1500元,每天8小时,每月休息4天,5点多下班还能照顾家庭,比外出打工要强些。”在天润食用菌基地工作的杨仕芝高兴地说。

在昭平县仙回瑶族乡,与杨仕芝一样,每天都有120名来自当地的村名忙碌在各个生产环节:粉碎木材、混合木屑和营养、包扎菌棒袋、验封、将菌棒推入蒸房、消毒……一连串工序,轻松简单。尽管如此,他们每人均能拿到1500到2000元的工资不等。

今年6月,总投资230万元的仙回瑶族乡300亩袋栽黑木耳基地顺利建成,今年将投入720万元生产300万棒黑木耳,预计年产干木耳180吨以上,可实现年产值900万元至1125万元。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每亩出资6000元,公司每亩补助6000元,银行贷款12000元筹集资金,每亩放置菌棒10000袋。黑木耳袋均成本约为2.4元,每袋黑木耳平均产干木耳量为60至80克,按照每公斤50元计算,单袋产值在3到4元,单袋纯利润在0.6至1.6元。按照每1万袋黑木耳占地1亩的常规标准计算,每亩地种植黑木耳可实现纯利润6000到16000元。

“今年有32户群众参与,我们已经租到土地300亩,公司负责菌棒生产和技术指导,并按照不低于50元每千克的保底价收购干黑木耳,确保农民增收。”昭平县天润仙回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鹏珊说,“我们要通过第一年的试种,让老乡看到效益,辐射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家门口致富。”

图为村民们正在加工生产菌棒。

新闻推荐

昭平县仙回瑶族乡借助当地气候地理等生态资源优势利用

昭平县仙回瑶族乡借助当地气候、地理等生态资源优势,利用秸秆、豆麸、废弃木材为主要原料,栽培黑木耳和香菇,再用养菌后的菌棒废料制成有机肥原料培育林木种苗,打造立体、循环、生态的农林种植业...

昭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昭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黑木耳为农民撑起“致富伞”)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