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昱
李素芳的瑶族服饰店开在贺州市步行街区。我们走进她家店铺,立马被四周摆满的瑶族服饰和瑶绣工艺品牢牢吸引。不多久,走进来一男三女,他们用方言跟李素芳打招呼。李素芳停下手上的工作,向他们推荐自己最新设计的瑶绣工艺品。她拿出两款皮包,上面都镶嵌着手工瑶绣,这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让人惊艳。各种款式的钱包,有真皮嵌入手工瑶绣的,有纯粹粗布上绣花做成的,还有放茶杯、茶叶的套子,精美实用。
顾客离去后,李素芳跟我们聊起来。原来这些产品是她两次去北京学习后设计出来的。作为广西代表,她先后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和“2015中国刺绣图案设计研修班”培训学习。能有这样的机会,当初她是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这位敢想敢做敢闯的过山瑶姑娘,因一次偶然的机遇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刘德敢。那是一场美丽的邂逅,精美的瑶族服饰为他们牵起了红线,成为他们的“红娘”:
刘德敢是桂西土生土长的壮族小伙子,常拍摄民俗作品。2009年初,在金秀瑶族博物馆,刘德敢指着一套瑶族服饰情不自禁地赞叹:“真漂亮!”恰巧李素芳就在一旁,看到他指的那套服饰正是自己家乡——贺州市西山瑶族女子盛装,忍不住脱口而出:“如果你觉得它漂亮,那就娶个瑶族姑娘吧,那样就可以天天看了。”他们就这样聊了起来,还互留QQ。半年后,这位同样敢想敢做敢闯的壮族小伙子大胆地“嫁”给了瑶族姑娘李素芳,来贺州和她一起生活。
夫妻俩在临贺古城贺街镇开了一家瑶绣生产加工微型企业,为扩大生产和销售,也方便更多的瑶族同胞,夫妻俩在贺州市步行街又开了一家店面。2011年,这两家瑶族服饰店都被自治区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生产性保护基地。基地采取了前店后村的形式,联系周边乡镇以及昭平县的十几个瑶族村的200多名瑶族绣娘,让这些瑶山里的中老年留守妇女重拾荒废多年的针线活,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瑶绣生产,产品全部由基地收购,再加工成传统瑶族服饰和各种瑶绣工艺品。此外,李素芳和母亲李小莲,以及弟媳何婷婷等人,被贺州市八步区非遗保护中心聘请为“非遗进校园”瑶绣传习班教师,培养了一批批青少年传承人。
新闻推荐
“感谢资助我读书的恩人,心存感恩,我要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回报所有的好心人!”日前,受助于“春蕾计划”的昭平中学学生左雪萍告诉笔者。昭平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国家级贫困县,女童们就像一个个早春绽...
昭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昭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