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红船上那缕点燃中国革命风云的灯光,穿越95年的时光隧道,辉耀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豪迈奋进地一路走来。岁月峥嵘,红旗飘飘,雄关大地,红歌嘹亮,红心向党。在嘉峪关市广泛开展的“比学习、比作风、比贡献、促廉洁、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中,文艺战线涌现出的无数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感染着我,感动着我。
在我的眼前,经常会浮现出嘉峪关市文联一个个忙碌的身影。12月底的天气,外面刮着刺骨的寒风,台下的观众穿着厚实的羽绒棉衣还不暖和,台上的演员们却身着单薄的演出服,将寒冷置之度外。为了这场演出,文联机关几名工作人员在上午就赶到了部队,调试音响、安装设备,直到下午六点多演出结束。像这样一场演出下来前前后后奔波一整天,甚至是连轴转,在她们的日常工作中是常有的事。不仅仅是活动,还有一场接一场的展览,还有文艺阵地的建设,还有各文艺家协会的发展,还有那1000多名会员对文艺繁荣发展期盼的眼神和付出的心血,在全市文艺大繁荣大发展的征程上,她们就像一只领头羊,带领着全市文艺工作者奋战在每一处所到之地,期待着雄关大地绽放文艺之花。
市文联的日常工作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广大会员也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各个单位,每一次演出,每一次创作,每一次展览,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2015年的6月,为了圆满完成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嘉峪关的开幕式演出,近400名演职人员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排练,没有场地就在大剧院的空地上,一遍又一遍趁着黄昏的光亮一直排到天黑,他们家里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有需要照顾的病人,但是他们都放下了,不辞辛苦,日日夜夜,最终成就了开幕式的完美表演。这是“三比两促”的真实领悟,这是全市文艺界共产党员情怀和作为的真实流露。
这样的流露不仅体现在一场接一场的演出中,还体现在对文艺创作的精益求精中,体现在对文艺发展的呕心沥血中。
那是一个燥热的8月,嘉峪关市文联文艺慰问演出走进戈壁深处的某驻训部队,为了在无遮无拦的戈壁旷野中搭起演出舞台,光拉音响等演出设备就来来回回地跑了三四趟,为了让演出达到最佳的效果,文联工作人员驱车四十余公里,反复对接每个细节直到凌晨四点钟,回到家里嗓子都哑了,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第二天一大早,又组织演员一路沙尘地奔赴部队演出。戈壁八月干腥的风沙没能迷蒙住文艺工作者的双眼,火一样的燥热没能烘焦磁性嘹亮的歌喉,在几千名部队官兵雷动的掌声中,我们看到文艺蓬勃出的强大感染力和向心力。
让我们永远铭记的是,前不久,市文联调动全市优秀的文艺资源和各协会的优秀力量,在短短的二十多天时间内,筹办的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95周年献礼演出的过程中总导演王贵春拖着患病的身体,一遍一遍地审查校正每个节目的质量和细节,文联的几名工作人员,为了完成节目背景大画面的制作任务,连续一个星期在大剧院制作、调试,加班直到深夜。正是他们,还有和他们一样的众多共产党员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才有了这台晚会的成功。
新闻推荐
(接一版)准备好活动指南、工作手册及相关宣传品,确定主要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完善指示、标识,保证活动举办地人员、车辆有序通行。三要充实内容。尽可能多地邀请国外房车协会和企业以及国内房车高端制...
嘉峪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峪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