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她的走访记录本里记录了一百多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她让“谁家困难没解决,找驻村帮扶工作队”成为嘉峪关村老百姓的共识;她多次到农户家中解决棘手问题,成为群众心目中的“救命草”,她就是组织下派,时常活跃在群众当中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丽琴。
开展工作从了解民情开始
自2015年7月被组织下派到村任职以来,杨丽琴牢记党和组织的重托,肩上扛着责任,扑下身子开展帮扶工作,受到了村民的拥戴,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身边的贴心人”。杨丽琴领导的帮扶工作队被评为“优秀帮扶工作队”,本人被评为先进个人,熟悉她的人都明白,这些荣誉都是她用辛勤的汗水和一名党员的责任感得到的。到农村,对杨丽琴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能开好头,她虚心向村干部请教,主动查阅村民电子档案,把每家每户的信息都装在心里,时时将群众的生活冷暖挂在心头。平时,她积极要求和村组干部一起下队,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谁家的生活困难、谁家的子女外出打工,谁家的老人需要照顾,在她的心里都有一本明细账,很快和村民打成了一片,也摸清了村里的大概情况,为接下来驻村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乡亲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访贫问苦、排忧解难,排满了杨丽琴的日常工作。群众反映的行路难、浇地难、残疾人救助、低保申请、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等热点难点问题,在她眼里全是“大事”,总是千方百计地尽快解决。
殷尚礼是村里的特困户,年近七旬,妻子更是年老多病,因儿子离婚多年,老两口带着孙子殷明靠低保救助生活,看到这一幕,杨丽琴既心酸又心痛,想起自己的儿子和殷明一般大,也在外求学,但从来不会因为凑不齐生活费而发愁,她立即联系了双联单位嘉峪关农商银行,经多次沟通,为殷明争取到学费及生活费用每年1万元,并答应连续四年资助殷明读完大学,不仅解决了殷明上学困难的问题,也进一步弘扬了“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何玉玲在自家的大棚里培育了两万盆花卉,由于信息滞后,未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到了销售的季节,花卉无一出售,心急如焚的何玉玲到处“碰壁”,杨丽琴得知情况后多方联系,先后为何玉玲销售花卉6000余盆,解了燃眉之急。贴心的帮扶,让何玉玲一家人感激不尽,逢人就夸:“杨队长真是个热心人,是真能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好干部。”五组村民龙丰成家中突然失火,一把大火把六旬老人辛苦一年经营起来的日子连同房屋一起烧得精光,杨丽琴当即联系双联单位文物景区,为龙丰成争取帮扶资金5000元,帮助其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每次下乡或进城,碰到路上有顺路的群众,杨丽琴都会主动载他们一程。对嘉峪关村的群众来说,坐杨队长的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而对杨丽琴来说,这也是了解民情的好机会。种植户上车,就和他们聊庄稼,年轻人上车,就和他们聊创业聊时尚,生意人上车就和他们聊市场聊致富……在她心中,只有扎根在群众之中,真正了解了群众所想、所需、所盼,并及时、有效解决,才是一名称职的共产党员。
杨丽琴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平凡中的兢兢业业,默默中的无私奉献,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杨丽琴身上处处体现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有这样千百万个共产党员才让我们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
新闻推荐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他始终做到严谨编制每一个计划,庄重面对每一项任务,用他的态度和行动对经手的每一个项目负责,他就是市建设局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蔡育鹏,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2009年4月,嘉峪关...
嘉峪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峪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