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区新城镇野麻湾村是全市品牌农产品种植基地。近年来,野麻湾村党支部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2013年,野麻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00元。该村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嘉峪关市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示范村、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狠抓基层党建,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野麻湾村党支部始终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发展思路,取得了让农民群众满意的发展成果。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村党支部始终把加强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员培训,运用远程教育设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和各项会议精神,观看各级会议视频。同时,组织党员骨干力量积极参加党员冬训和蔬菜园艺、畜牧养殖技术等阳光培训,学习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养出了一支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党员队伍。二是重视队伍建设,注重从年轻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积极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为全村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也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完善机制建设,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以制度规范党建工作,使党的组织建设有章可循。选拔思想政治素质高、带头致富能力强、群众信任、热心党务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同志组成支委班子。充分发挥党小组的作用,做好“推优”考察工作。各党小组每季度向党支部推荐表现突出的致富能人、科技能手作为发展对象。以党员学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推动农业经济产业化和规模化
2012年,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后,野麻湾村积极谋划发展思路,全力破解增收难题。按照长城区的整体规划,野麻湾村修建了集设施农业示范区、社区服务中心、生态园、科普、苗木繁育基地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发展园区,总占地面积1650亩。2013年,依托农业发展示范园区的产业优势和社区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野麻湾村联合横沟村、长城村,通过整合三个村的党建、经济、社会等资源,打造了农村8公里经济服务圈,为三个村的农民提供了便利的服务环境。同时,借助野麻湾农业发展示范园区的项目优势,引导各村共享种植经验、管理经验、技术资源、市场资源,挖掘区域内产业发展潜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引导各村强强联合,实现区域共建,推动各村经济、社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协调发展。
扎实开展“四学”活动,努力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野麻湾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发展实际和党员特点,开展了“四学”活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干部带头学。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镇村集中学习活动,开展干部进村入户上党课、讲精神活动,开辟了“党支部书记课堂”、“党小组长课堂”和“远程教育课堂”等学习阵地。二是创新活动载体,联合评比学。联合横沟村党支部、长城村党总支部开展“联合学习、交流学习、评比学习”活动。三是围绕富民增收,结合项目学。为破解农民致富增收难题,野麻湾村围绕农业发展示范园区项目,联合横沟村党支部、长城村党总支部,开展了以农业政策宣讲、富农技术培训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学习。四是根据党员实际,分类指导学。野麻湾村党支部充分考虑农作物种植特点,仔细谋划、合理部署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同时,根据党员个人实际情况,分类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党员干部宣讲到户、送学上门、服务到家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开展活动的质量,又为党员群众参与学习提供了方便。
野麻湾村党支部组织全村党员干部深入农户,了解民情、倾听民意,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填写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意见、查意见、听意见,着力查找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积压的矛盾、遇到的难题,让广大党员群众针对未来发展提意见、谋出路、谈想法,并借助“双联”平台听取各帮扶单位对于农村发展的意见建议,利用上级领导干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的机会多方听取意见,以实际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记者 李多进)
新闻推荐
“金点子”架起连心桥——2016年嘉峪关市政协提案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朱玲 符晓
翻开2016年嘉峪关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日志,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方方面面,大至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小到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个个凝结着政协委员心血和汗水的提案,架起政府与群众...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