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赵明霞王国贤)“跑腿少!省时间!真没想到,现在到社区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6月22日,雄关区胜利社区居民李杰从社区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刚办理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禁不住称赞。
只需一次交付材料,即可在家坐等到货,办事就像网购一样便捷,这是嘉峪关市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惠民项目带来的改革红利。
“多头跑、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群众,也是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绊脚石”。今年以来,嘉峪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惠民项目,变过去“老百姓办一件事进百家门”为“进一个门办百件事”,打破各部门窗口业务受理的专业性壁垒,搭建“嘉峪关市便民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综合受理系统”平台,对民政、卫计、残联、人社、农林、房管、总工会、妇联等涉民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并组织技术人员对各部门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行“一网通办”,让信息在各部门间传递代替群众跑腿;并将城市社区(镇)服务中心民政、计生、残联、社保等专窗整合为一个综合窗口,在全市31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3镇服务中心共设立60个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办多事,将“政务便利店”开在了群众家门口。
打开“嘉峪关市便民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综合受理系统”, 核对材料、扫描、上传,胜利社区工作人员赵惠边熟练操作系统,边对办理事项的居民说:“您的信息已经上传,审核合格后,我们会电话通知您什么时间来领证。”
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以前办事像‘击鼓传花\’,部门之间重复要材料,跑了这个部门还要跑那个部门;现在好了,不用多跑路,一次就能办成。”李女士感慨地说。
自今年1月份“嘉峪关市便民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综合受理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全市服务事项受理量达到1814件。“这种‘信息跑腿\’替代 ‘群众跑腿\’的服务新模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现了从‘政府端菜\’向‘群众点餐\’的转变,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市社会治理局局长雷丽对 “互联网+政务服务”惠民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闻推荐
【本报嘉峪关讯】6月20日晚,第三届丝绸之路(嘉峪关)国际房车博览会在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幕。据悉,此次博览会为期3天,将...
嘉峪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峪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