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赵明卸任第一书记,北赵村100多户村民闻讯赶到村口为这位“家人”送行。编者按
在春天,我们种下希望,等待秋日的丰收。2014年下半年,不少第一书记被下派到济南市部分贫困村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如今102位第一书记完成了各自使命,带着丰收的累累硕果以及贫困村村民们的感激之情回到原单位。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中,这些市派第一书记们始终把所驻村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奔波于村镇田间、心系于群众冷暖、植根于农户万家,他们顶烈日冒严寒,访贫问苦,发展产业、建基础设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经过第一书记们的辛苦努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提升,群众收入明显提高,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一书记们的付出,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孙龙,是济南市外办下派至济阳县太平镇路桥村的第一书记,今年5月,他顺利完成任务离开相伴了2年的路桥村。当他离开时,依依不舍的神情尽展无遗。他告诉记者:“今天在这里,其实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感谢济阳的父母官,济阳的基层干部和淳朴的农民兄弟,感谢用心用情、兄弟般的第一书记们。”
据了解,对路桥村以及第一书记工作怀有深深感情的孙龙,在离开时曾写下一首名为《再别济阳》的现代体诗,那真挚的感情跃然纸上。
在平阴锦水街道,有一位被称为“绿化书记”的第一书记,他就是市林业局下派到西子顺村的董伟。虽然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令他朝思夜想的村子,但他的传说依然在这里传唱。
今年39岁的董伟是2014年9月济南市选派的100名特困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那时的西子顺村,全村只有一条硬化通村路,36户贫困户几乎全都没有劳动能力,村集体还欠着几十万元外债。
为了尽快熟悉环境,转换角色,董伟利用那段时间村里开展土地确权登记的时机,主动和来村委会的群众坐下来聊家常;同时,他和村“两委”干部一道,采取入户走访慰问,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了解贫困户需求。
找到了“穷根”,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西子顺村的产业脱贫路子是关键。“村里原有种植大户发展了50多亩核桃,每亩收益在1000元左右,我们能不能借势为贫困户也发展几十亩核桃?”董伟与村里商量说。2015年底,为36户贫困户量身打造的50余亩优质核桃苗木全部栽下。为让其他村民也能从中受益,董伟又利用林业局支持资金,将剩下的100多亩山地全部栽上核桃苗。虽然核桃成活率在90%以上,但考虑到需要几年后才能有收益,董伟又为8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装了合计27千瓦时光伏发电项目。2016年4月,8户困难群众开始受益,最少的一户每月能有220多元收入,多的一户能达到一月400多元,全村也实现了整体脱贫。
把脱贫事业做起来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第一书记,他们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友谊。当他们离开这片土地时,当地百姓也对他们抒发肺腑的情感。
5月4日,从之前的省定贫困村刚刚“升级”为全镇先进村的商河县张坊镇北赵村门口自发聚起了不少村民。他们盼着能再见一面自己的第一书记——济南报业集团下派该村的第一书记赵明。
赵明告诉记者,北赵村曾经是该县著名的“空壳村”,全村有145户、545名村民,其中贫困户80户,贫困人口占了一大半。在济南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及同事的帮助下,赵明先后争取到各类资金170多万元,对进村路和村内大街全部进行了硬化,另外还修建了3座桥梁,新打机井13眼。通过上级帮扶和多渠道争取,村里新建了幸福院和文化大院、进行了“五化提升”和危房改造。
为了能让大家尽早脱贫,赵明为每户制定了精准帮扶对策。驻村两年多,在济南报业集团和乡镇党委相关负责人帮助下,赵明争取和筹集了近700万资金投入北赵村。“2016年,北赵村就实现了脱贫。”刘学友说,原本贫困落后的北赵村,已一跃成为张坊镇的先进村。
据该村村民赵希宝告诉记者,有近百户村民联名写了一封挽留信,“这么好的第一书记我们可舍不得他走。村民们都在信上摁了手印,交给了镇上,就是想着镇上能帮我们把他留下。他可是俺们地道的‘北赵村人\’啊!”(本报记者 李鹏 通讯员 刘刚 张婉 杨鹏 刘增恭 吴磊)
相关链接
再别济阳
□孙 龙
曾经的900多个日子,在这里,32名市派“第一书记”的第二故乡,我们肩负起扶贫开发的光荣使命。
从传统产业到美丽乡村,从农业项目到壮大集体经济、“接二连三”。
“我要发展”的思想观念在深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在增强。
这里有并肩战斗的伙伴和战友,有为工作红过脸、较过真的党员干部,有煎熬、无眠的日日夜夜,有果蔬飘香的欢声笑语。
伴随着连片大棚、特色种养,扶贫车间的繁忙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还有美丽的乡村小路、文化大院,平添出挥之不去的乡愁。
村湾边的垂柳在感知春的嫩绿、夏的炙热和秋的金黄,波光里的银白和麦浪在我们的心头激荡。
这一刻,我们不谈过往,只论今朝。
济南北部新城的蓝图正在勾画,“北跨元年”“黄河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撤县设区进入实质阶段,产城融合聚业兴城。
新城框架下一个次中心、一个地区中心将在这里打造,“九桥一隧”布局必将实现“携河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今天,与其说是话别,不如说是在这片土地上的崭新开始。
凝聚力量、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我们会迸发出我们特有的生机与活力,汇聚成服务济阳发展的全新力量。
不忘初心,不忘故乡,砥砺前行,“第一书记”对济阳人民的感情会愈久弥坚。
愿勇于担当、实干、为民的“第一书记”情怀,在建设北部新城的道路上,在建设现代泉城、追逐济南梦的征程中延续、发扬。
新闻推荐
资料照片2016年11月26日上午,济南市高新区一栋28层高楼意外起火,多人被困居民楼内,朱德贵、李世增、娄长民、刘春明4人奋不顾身,先后救出一名被困在16楼的女大学生和一名被困在25楼的小男孩,...
济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