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济阳 > 正文

他们的脱贫之路也有“春天的故事” 走近3名脱贫户感受不一样的暖心经历

来源:济南日报 2019-04-08 11:31   https://www.yybnet.net/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更是播种希望的好时节。对脱贫攻坚一线而言,春天同样孕育着希望。

脱贫攻坚以来,济南有22.2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100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

如今,在青山绿水间,在肥沃的农村土地上,一个个感人的脱贫故事正在发生,一幕幕暖心的帮扶画面正在展现,这让贫困户们在这个美丽的春天撒下希望的种子,感受别样的温暖。

【亓洪平】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

阳光明媚,在历城区唐王镇亓家村的一处小院子里,67岁的亓洪平正进进出出地忙乎着,准备趁着阳光好把被子和褥子在自家院里晒一晒。

将被子挂好后,亓洪平凑近闻了闻,“真好,终于没有以前那种‘捂包’味儿了。”说起以前的日子,亓洪平至今难忘。

“光这样的大桶我家就有七八个,都是用来接雨水的。”亓洪平指着院子角落里堆放的几个生了锈的铁桶感慨道,“漏雨还不是最难受的,关键是时间长了,屋里特别容易发霉,墙皮坏了不说,还弄得衣服、被褥都是一股‘捂包’味儿。”

亓洪平家的改变,得益于去年5月历城区开始实施的贫困户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该工程因户分类施策,围绕贫困户实际需求和缺项“开药方”“下菜单”,对贫困户室内外及周边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改造。

在亓家村,年近70岁的亓家泉和张思美同样因该工程受益,他们不仅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也点燃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俺老头子去年初查出来的胃癌,身体垮了,儿子前几年去世了,儿媳妇也走了,家里就光剩下俺老两口和一个上初中的孙女三个人。”张思美说道。

由于看病花费巨大,家里又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老两口只能依靠低保和失独补贴,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更让张思美着急的是,因病常时间卧床,除了外出化疗外,根本没有时间和地方让老伴儿亓家泉晒一晒太阳,身体抵抗力也是越来越弱。

不过从去年,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变。

“现在不一样了,政府出钱帮我们整修了房子,不仅重新粉刷了房屋,还在客厅外面的长廊上安装了铝合金门窗,俺家老头子终于有了可以晒太阳的地方,真心感谢党和政府。”说着,张思美用颤抖的手抹了抹眼泪,声音有些哽咽。

“居者有其屋”,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具体体现。在当前亓家村贫困户的家中所发生的这些变化,只是济南市贫困户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实施之后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近万户贫困户的房屋得到改造。

【李秀才】赶上新时代生活更有奔头

人勤春早。

4月2日这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济阳区新市镇李家坊村的李秀才就拉上妻子来到李家坊村扶贫蔬菜大棚,开始一天的劳作。

李秀才今年53岁,一家3口人,女儿在济南读医学专业,常年住校。妻子三级智力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怕生,不敢见人,李秀才去哪儿妻子就跟到哪儿。一个棚,至少要掀四五十道薄膜口子。天一亮,要一个一个拉起来;太阳一落,又得一个一个放下去。扶贫蔬菜大棚一共4个,单就这一个活儿,就用去大半天时间。

李秀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需要照顾妻子,他不能外出打工,靠种植农作物维持生活。不懂技术,广种薄收,一年挣不出多少钱,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也不够用,只好四处借债。

改变李秀才命运的,是党和政府的扶贫项目。

2016年,李家坊村建了4个钢结构村级扶贫项目蔬菜大棚,承包给大棚种植户刘家文,老实勤快的李秀才被承包种植户聘为蔬菜大棚管理员。

“一口吃不成胖子,不要急,先到大棚就业,再慢慢学技术。”帮扶干部一席话,给李秀才指了路。大棚种植户刘家文也说,可以带着妻子去大棚工作,还承诺为李秀才夫妇提供午饭。

几年来,李秀才一直在蔬菜大棚中工作,妻子在大棚里跟着他,既方便照顾妻子,又不耽误劳作,每年还有了2万元的工资收入。女儿2017年、2018年每年享受“雨露计划”3000元补助。去年,李秀才一家人均纯收入达到7375元,实现稳定脱贫。

【曹爱臣】自立自强创业忙

在平阴县榆山街道淘宝城,有一家刚开业不久的两元超市,尽管这间店铺面积不大,但前来购物的顾客络绎不绝。这家两元超市的老板叫曹爱臣,是榆山街道北山东居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30岁,因为患有重度肢体残疾,身高不足1米4,平时走几步路便要休息一会。身体残疾的她始终是丈夫的牵挂,为了方便照顾她,丈夫只能就近打打零工,收入微薄。

就在这时,曹爱臣一家迎来了希望。

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后,曹爱臣通过政府部门举办的“巾帼扶贫编织培训班”学习编织技术。渐渐地,她开始在家编织笔筒和书架等小物品来补贴家用,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听说上级有金融扶贫政策之后,曹爱臣的创业之路由此开始。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去年底,曹爱臣的两元超市正式营业,店铺每天营业额可以达到200余元。

如今从曹爱臣乐观又充满自信的面庞上,已完全看不到当年脸上的愁容。“社会各界给了我们这么多帮助,我一定要自立自强,才能对得起大家,对得起党和政府。”曹爱臣动情地说。

(本报记者 钱堃 张敏)

新闻推荐

引进总部企业 推动高层次人才集聚 投资落户济阳“有福了”,下列优惠政策全部执行

新旧动能转换济南济阳“双招双引”推介会在北京举行。□记者吴双在推介会现场,济阳区政府党组副书记...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他们的脱贫之路也有“春天的故事” 走近3名脱贫户感受不一样的暖心经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