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以透视、俯视、环视的战略眼光看莱芜,科学谋划,创新发展,以如椽之笔在2246平方公里的山水原田之上勾勒出科学发展的壮丽画卷———
高境界谋定莱芜新格局
——— 五年回顾与展望之“谋划布局”篇
首席记者 李玉亮
[编者按]
“十一五”是莱芜市发展史上最具魄力、活力和魅力,最富有挑战性、开拓性、突破性的时期。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思路,改革创新,高瞻远瞩,为莱芜又好又快发展布局谋势、搭台定调,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平稳较快发展,使莱芜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大提升。为突出重点展示莱芜市“十一五”的成就,展望“十二五”前景,本报特开设“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栏目,集中刊发“谋划布局”篇、“城乡统筹”篇、“优势再造”篇、“应对危机”篇、“名片打造”篇五篇述评,敬请关注。
格局,在悄然改变。
12月22日上午11时许,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经营的世界级大桥——— 青岛海湾大桥主桥成功合龙贯通。这意味着莱芜经黄岛至青岛“入海”,路程又缩短了30公里,节省时间20分钟。
而在同一时间的济南,市委书记于建成正与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孙亮就雪野旅游区开发事宜进行交流沟通并达成共识。孙亮表示将在旅游区投资的项目作为山东高速集团拓宽经营领域的成功尝试,以品牌意识加快推进。
在同一时间的雪野,多个投资额达数十亿的大项目建设正齐头并进,推动着雪野旅游区加速向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融合。
时空转换间,龙头高昂,志在更辽阔的远方。经过数年的培植和蓄势,莱芜市规划建设的“四大功能区”、“三大产业板块”正以竞相隆起之势,激越鸣奏着莱芜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时代强音。
谋定全局,方能盘活一域。“四大功能区”、“三大产业板块”的科学构想,为莱芜搭建起了高位发展框架
非凡成就,总是源于战略布局的成功。
进入新世纪,区域经济的竞争已由企业、产业间的本体竞争,迅速演变成城市间乃至区域间的整体竞争,升级为对整体内部活力和竞争力全方位、高层次和系统性的提升和锻造。
面对国际化、区域化、市场化的滚滚浪潮,作为山东最小而年轻的城市,如何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激发内部活力?平台是什么?抓手在哪里?这是事关全局及莱芜发展前途的时代命题。
大视野决定大格局。2007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顺势应时,着眼融入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抓住济青高速南线贯通的历史性机遇,果断打通长勺路、莱城大道、汇河大道、莱钢大道等主干线,规划建设了高新区、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和雪野旅游区四大功能区,同时发挥优势做强“三大产业板块”,为莱芜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矗立起了恢弘框架和广阔舞台。
发展格局的历史性嬗变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伟力。区位优势大幅提升,优质发展要素涌入的势头更加迅猛,嬴牟大地发展提升的思路和空间骤然开阔。
响鼓重锤,奋力赶超。如今,四大功能区处处凸显你追我赶、狂飙突进的磅礴气势:莱城工业区向“北部新城”的建设目标奋力跨越;高新技术开发区坚持高点定位、高位发展,向全国一流高新区快速挺进;雪野旅游区在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后一路凯歌向国家级加紧冲刺;(下转A3版)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济南12月28日电(记者 苏万明)来自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飞行队的最新消息,在山东省威海市石岛附近海域遇险的5名遇险船员目前已全部获救。据介绍,28日13时27分,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飞行...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