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孔浩
走进莱城区张家洼新村,寒冬虽至,但丝毫不影响广场上村民晨练的热情。男女老少,打球的、练太极的、器械健身的,好不热闹。“现在我们住在新村,和城里人的生活没什么区别!”正在晨练的村民魏太基兴奋地告诉记者。
“这五年来,我见证了我们村从平房到楼房的变迁,都是党的政策好!”魏大爷说,“以前住平房,虽说条件也不错,但是一来没暖气,冬天有点冷;二来房间通风不好,夏天有点热;三来院子、门前路都得自己收拾,打扫起来有点麻烦;再就是住的地方离卖菜的地方太远,想买点啥不太方便。”
“现在好了。去年,我和老伴住上了120平米的新楼房。”魏大爷说,“现在冬天有地暖,客厅、卧室全向阳,太阳一晒,暖和得很。整栋楼安装的是双层玻璃,既通风又保温,我和老伴没事就在阳台晒太阳,这日子忒舒服了。到了夏天,两头窗子一开,凉风一进,舒服得很。想吃点啥了,楼下就是超市,出了大门坐上6路车还能去信誉楼逛逛,很方便。以前在家没事想锻炼锻炼没条件,现如今下楼就能健身,我和老伴天天早上晨练,晚上跳集体舞,腿脚比以前利索多了!”
“住了大半辈子平房,老人们在楼上住得还习惯吗?”记者问道。魏太基说:“刚开始是有点不太习惯,可大家都搬进来,楼上楼下,串串门、拉拉呱,比以前还热闹,村里好多儿女是和老人住在一栋楼上,照顾起老人来更方便了。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能免费入住老年公寓,村里请了专人来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抬眼望去,21栋居民楼整洁大方,二十米宽的“村内”大道,圆形大广场成为村民锻炼、游乐的地方。社区服务功能齐全,有幼儿园、警务室、卫生室等服务设施,水、电、地暖、网络通信等配套设施全部入户。
“社区设施这么多,村民会不会有负担?”张家洼村党支部书记张同锋回答说:“村民住在新村,不用交纳任何额外费用。老百姓住楼房,最担心的就是乱收费,村委在社区集体盖了沿街楼,利用沿街楼的租赁费支付居民的物业费,另外新村住户每人每月补助一方水,让咱村民住得舒心。”
如今的张家洼新村,千家皆安居,户户展笑颜,大步走在健康幸福之路上。新闻链接>>>
居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住房是最能体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标志之一。2009年,莱芜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9.8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5.98万平方米。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对乡镇基本情况的汇总分析,莱芜市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49.3平方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5平方米,仅次于济南市,位居全省第二。根据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10年8月份居民家庭用于居住的消费快速增长,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居住支出77.14元,同比增长51.23%。其中:人均用于住房装潢支出26.91元,同比增长109.25%。从城市居民住房建筑样式看,居住三居室及以上和二居室家庭占主导地位,分别占65.33%和26.67%,一居室占1.33%,普通楼房及其他占6.67%。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 刘奕湛)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14日公布一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据介绍,安徽省,广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北京大学等33所部...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