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产粮第一镇”,逢旱麦苗青长清归德镇8万亩小麦遇旱不慌的秘密:不啃老本,科学管理

来源:济南时报 2011-01-18 18:04   https://www.yybnet.net/

作者:黄智义

□本报记者 黄智义

归德镇绿油油的麦苗 通讯员马光仁 摄

山东大旱逼近60年一遇,近3000万亩冬小麦受旱。日前记者探访枣庄、济宁等地,所到之处大都是无精打采的干枯麦苗,旱情极其严重。

大旱普遍,素有“山东粮食生产第一镇”之称的长清归德镇也不可避免。但记者走访之后发现,该镇除了部分山坡地的麦苗有些枯黄外,其他8万亩小麦却遇旱不慌,绿油油的。

这是为何?

探访 大旱年,麦苗青

1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归德镇归北村,这是归德镇的一片平原区。麦田一望无际,小麦基本上都绿油油的,直着腰,看起来很精神。小麦地周围有很多水龙头,居民们说这是用来浇水的。

归北村的村委会主任房忠泽告诉记者,他们村有1700多人,大约有1400亩麦地,在冷冻期来临之前已经全部浇过水。“浇了两遍,麦苗基本上不‘渴\’了。”

随后,记者来到翟庄村,这是归德镇的一片山区。除了极少数麦地的小麦略微发黄外,其他麦地里的麦苗基本上都挺绿,用手很难将麦苗拔起来。该村的党支部书记魏建泉说,该村有2700多人,约有2900亩麦地,目前90%的麦地都浇了两遍水了。“如果开春后还不下雨,我们继续浇水。我们最近十多年来找到了很多水源,不愁没水。”

山区 为保墒,三年不耕

翟庄村的党支部书记魏建泉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村里一直注重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每年农闲时,村民们就积极寻找水源。

他说:“我们全村如今打了11眼深井,每口井都有200多米深。另外,我们济南不是多泉水吗?我们为此还打了20多眼泉井,每口井深10多米。这些井足够我们浇水了。”

为尽量保墒,该村根据山区特点实行免耕播种。“有些麦地连续三年不耕,直接播种,这样地里涵养了水分,不怕旱。”

同时,该村还尽量让秸秆还田,不焚烧,保护生态环境。环境好了,空气中的水分以及土壤里的水分也就多了,有利于抗旱。同时,秸秆在土壤中不但起到了保持水分的作用,还培植了地力,增加了肥效。小麦不缺水,不缺肥,自然抗旱。

平原 地下水管纵横

据归北村的村委会主任房忠泽介绍,该村有很多机井,每一块麦地旁都有用来浇水的设施,地下埋着四通八达的PVC管子,全村几乎没有浇不上水的地。

归德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镇素有山东粮食生产第一镇之称,有耕地面积11.5万亩,粮食总产已经连续20年过亿斤,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1.39亿斤。“今年种了9万多亩小麦,其中8万亩长势良好。”

目前,归德镇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5万亩,已安装了地下PVC防渗渠道800公里,地下到处都是浇水的管子。

管理 技术送到地头

归德镇政府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应对冬旱,该镇的农业技术人员会不定期地把技术送到户,送到田间地头,讲解如何配方,如何施肥,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

农技人员还对麦田杂草、病虫害地块、受旱麦田分别做技术指导。要求各农户根据自家田地实际情况进行除草,适时冬灌,适量追肥,让小麦安全越冬。

进入2010年10月份以来,全镇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0多万元。

水利 大上节水设备

记者在归德镇看到,该镇有一个农田水利设施叫“红旗电管站”,已经闲置不用了。据了解,上世纪 60年代中期,归德镇耗资60万元修建了这一设施,分四级扬水,把黄河水送入距黄河10公里远的坦山山区。由于浇地成本很高,农民用不起,这一引黄灌溉设施被闲置。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归德镇还在山区大力修建了小屯、西张、大沟等7座水库和塘坝,在建起的三五年之内,确实发挥了作用。如今,小屯水库连续5年干枯,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末,归德镇在山区又兴起打机井热,由于地质勘探水平低,结果不少山村打的机井都不出水。

2000年以后,归德镇邀请有关专家在地处山区的坦山一带进行勘探,科学地寻找深水井,结果在东赵村西山半腰打出一口每小时上水60立方米的水井。如今,归德镇在山区已经打出了23眼深水井。

为了节约用水,归德镇舍弃了很多浪费水的一些陈旧设施,大上节约水的设备。目前,该镇节水灌溉率已达到80%以上,浪费水的土渠和地上明渠已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地下PVC防渗渠道。

2010年,归德镇新打了机井327眼,新建了机井房174间,新上了潜水泵127台,增埋了PVC管道11万米,新挖了排水沟2万米……

归德镇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了该镇有8万多亩农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田块平整、林网覆盖的高产稳产田。

【相关链接】

全国6039万亩耕地受旱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作物受旱面积6039万亩,其中重旱898万亩,全国有220万人、27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17日向记者介绍,当前旱情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冬麦区大部降水严重偏少。二是冬麦区受旱持续时间长。山东、河南等省受旱时间已持续3个月之久。三是受旱区域十分集中。目前,全国受旱区域全部集中在黄河、淮河和海河流域冬麦区。四是北方部分老旱区饮水困难。五是部分城市供水形势严峻。

在近期已派出11个工作组的基础上,国家防总再增派6个工作组,分赴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江苏等省,协助指导地方开展抗旱工作。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时报读者之夜”家电团购很给力,本报提醒团友21日晚持入场券享至尊礼遇

临近年关,为回报读者对本报的支持和厚爱,也为方便布置新房、乔迁新居的市民能以更优惠的价格一站式购齐各类电器,上周,本报联合国美电器推出了“时报读者之夜”家电团购活动。活动一经推出,就掀起泉城...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董家草莓上市了2011-01-19 18:03
猜你喜欢:
评论:(“产粮第一镇”,逢旱麦苗青长清归德镇8万亩小麦遇旱不慌的秘密:不啃老本,科学管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