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修鞋老夫妻诚信赢人心■25年诚信,赢得社区万余居民赞赏,被赞离开他们转不灵■虽是修鞋人,却盼制鞋者多份认真,质量好修起来也有劲

来源:济南时报 2011-01-06 18:0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陈彤彤

图一:老胡夫妇的修鞋摊,总有络绎不绝的顾客。

图二:一双属于修鞋匠的粗糙双手

陈彤彤 摄

1月5日,济南户外温度最低达-8℃。

工业南路东段附近的义和贸易市场门前,三把破旧的遮阳伞围拢着一个小小修鞋摊――― 两位身穿厚厚冬装的老人,正不停忙活着。

小摊上人来人往。耐心点的,等着修鞋人忙完手头活,再讲自己需要做的活;急着走的,说完鞋子、衣服上的毛病,撂下东西就急匆匆走了。

两位修鞋的老人,男的叫胡如举,今年65岁;女的叫田秀群,也有57岁了。这是一对从四川德阳来济的老夫妻,二人靠修鞋为生,已在当地干了整整25年。

25年时间里,他们靠着“诚信”二字,不仅“不战而胜”了相当多的竞争者,也赢得了附近社区万余居民的一致赞赏。

面对如此多的褒奖,老胡夫妇却泰然处之,并提出了一个看似悖论的命题―――很多前来修鞋的人都说,如今鞋子是越来越不经穿了。

而胡如举夫妇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那些制鞋者能多一份认真,“鞋子只有出厂时就做得耐穿,后续维修才真正有了意义。”

老有所为 老兵与妻子一起修鞋

修一个拉链锁头,一元;补一对鞋后跟,三元……平常几针、几个钉子就能解决的问题,夫妻俩只收五角钱。碰上老主顾,甚至连费用都免了。

每日里,老两口就重复着这看似简单、机械的维修活。但在不少老主顾眼中,他们俩却是社区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老婆子干这行比我早,她是我师傅!”身穿黑棉服,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一天到晚总是笑呵呵的胡如举,指指身旁个子矮小的老伴,跟记者说道。

1973年,胡如举从东北部队退伍,到中建八局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妻子田秀群及两个儿子从四川德阳老家,一同来济南投奔他。

1985年时,依靠胡如举一人收入,无法维持一家开销。而田秀群也找不到合适工作。“不如你学学修鞋吧。”胡如举劝妻子。

腼腆的田秀群跟一位修鞋老师傅学了两天,就“上岗”了。“当时,总觉得自己做的是让人看不起的活。”回想起当年的苦,田秀群苦笑着摇摇头。

几年后,因为厂里效益不好,胡如举也辞了职,一同跟妻子学起了修鞋,这一干就干到了2011年。

诚信守业 修鞋认真加上双保险

破损的背包、坏掉的拉链、磨损的后跟……近两个小时时间里,很多看似无法修复的破损,通过夫妻俩粗糙却不缺乏灵巧的手,再度焕发了生机。“每次鞋子坏了,都是送到他们这,放心!”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这周围社区的居民,只要有类似的活,都送到他们这里修。王女士话音刚落,周围几位主顾,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大家忙着说话,老胡和老伴还是忙着干活。记者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技艺细致,是不少其他鞋匠难以匹敌的。

一双女式高跟皮鞋,需要补修鞋底。一番打磨、贴底、去边后,按理说修理应该结束了。但记者看到,老胡又在鞋底上紧张忙活起来,开始钉钉子。“一般修鞋匠,只要底子粘住了,晾好就交给主顾。但老胡不一样,他得加双保险!”旁边居民告诉记者。

记者数了数,老胡在这双鞋子的鞋掌及鞋跟处,陆续钉了32个小钉子。“这钉子,得砸得密,才保险。”砸完钉子,老胡又用锤子砸了一遍,才交给主顾,“行了,8元钱。”

“不战而胜” 同业者根本竞争不过

一位女主顾告诉记者,她有次到一家高档鞋店修鞋,隔了两天去取时,老板才想起往后跟里打钉子,“连钉子帽都没处理,还收了我15元钱呢,哪比得上胡师傅。”

为了试验一下老夫妻的手艺,记者特意穿了一双有点小问题的高跟鞋,请他们帮着修修。“一穿得久了,总感觉鞋跟往后翘,特别不稳。”记者说道。之前,不少修鞋匠都劝记者换后跟,但换过一次,并未奏效。

“我看看。”田秀群接过鞋子。只见她在鞋子前掌及高跟间的鞋板上,各钉上4枚小钉子。记者穿上一试,发现走路不稳的问题,果然消失了。

“只要坏鞋子送到这里,保管‘妙手回春\’。”住在济南炼化社区的老薛介绍说,老胡夫妇俩,做的虽然是最普通的活,但却一点也不平凡。“离开他们转不灵啊。”

25年时间里,夫妻俩身边,出现过不少竞争者。“他俩从不跟人家吵,也没啥怨言,只是埋头苦干。”有居民介绍说,其他人根本坚持不下去。“说到点子上,他们根本竞争不过这老两口。”一位市民介绍说,“服务好、要价低,把诚信做到底,谁不喜欢这样的人?”

匠人心愿 盼制鞋者能多份认真

虽然修鞋多年,但夫妻俩还是有一点小小感慨。那就是新鞋,越来越不经穿了。“如今做鞋的人,能不能多一点认真呢?”老胡有点哭笑不得了,虽然他是个修鞋匠,但多年的修鞋经验,让他不得不这么说。

老胡说,他的抱怨不无道理。很多顾客是带着一股怨气来的。有的新鞋,穿了不到三五天,就开胶、断底。甚至还有厂商,拿着顾客退回的鞋子来修理。“一开始制鞋的时候认真了,修鞋才能更有意义。”老胡拿起一双穿了20年的老样式皮鞋,给记者看,“这样的鞋子,才真是经穿。现在能做到这样的鞋子,太难得了。修这样的鞋,我也有劲。”

老胡说他最无奈的,就是现在频繁给一些男鞋换底,“很多都是从大商场买来的,穿了没到几个月就坏了。有些男士一年买不了几次鞋,买到这样的鞋子就会很窝火。”

说着,老胡略带无奈地刨掉了一双男鞋的“格子底”,“这样的底子,穿几天就会叫人脚疼。也不知做鞋的人,自己会不会穿?”

赢得信任 社区居民离不开他们

365天,除了下大雨、下大雪和过春节,他们从不缺勤。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摊位,晚上5点半收摊。“早上7点来,上班走得匆忙的邻居,可以把要修的东西放下,晚上回来拿。”老胡微笑着说,他每晚8点半准时休息、早上4点半起来跑步,“身体健康了,我就能多为居民服务几年。”年纪略小点的田秀群,每日除了修鞋,还喜欢看电视,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是她的最爱。

好几次,孩子们劝他们不要再操劳了。“闲不住!一待在家里,心里就发慌,觉得不如这样有意义。”老胡说,他也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减轻一点负担。

偶尔有事,老两口不能出摊,想要修鞋的人都要登门拜访,送鞋子上门维修。

如今,老胡一家9口租住在附近的一套房子里,每月500元租金。“房东看我们是老实人,特意给我们优惠。”田秀群说。

老胡说,有机会的话他想把孙辈们都送入大学。上初二的大孙女很懂事,每天为了省三元钱车费,都是冒着寒风骑自行车上下学。“娃们学习好,我们苦点也没啥。”

济南炼化社区副主任陈文雷介绍说,这个位于义和庄附近的万人社区,几乎全部居民都靠老胡夫妇修鞋,这已经成为一条延续25年的规律。

不少居民说,他们不仅把老胡夫妻当成优秀的修鞋匠,更把他们当成了社区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新闻推荐

济南5年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

时报1月5日讯 (记者黄强)今天,全市安全生产大会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济南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十一五”期间,济南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730起,死亡1726人,比“十五”期间起数...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修鞋老夫妻诚信赢人心■25年诚信,赢得社区万余居民赞赏,被赞离开他们转不灵■虽是修鞋人,却盼制鞋者多份认真,质量好修起来也有劲)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