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CPI相比,其实更多消费者忧心的是“物价上涨不要紧,关键是还要能降下来”。一些消费者认为,物价的涨跌幅度不仅要符合市场供需变化,同时也希望能和老百姓实际购买力结合在一起,不然过分脱离实际的物价上涨将得不到市场认可,最终可能造成“双输”的结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消费者普遍对今年1月的食品价格上涨表示理解,认为由于市场需求增加,春节前夕物价上涨在意料之中。但不少消费者却担忧,因“两节”因素上调的食品价格传递到终端消费市场时已是“能涨不能降”。
在济南一家杂志社工作的张国萍对此就深有感触。“去年下半年,我的早餐是几根油条和一碗豆浆,一共花费1.5元,但从去年年底开始,要保持同样的早餐量就得花两元钱以上。今年元旦过后,这份早餐已经涨到3元钱。”张国萍说。张国萍说:“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对于由于原材料和加工成本上涨引起的物价上涨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我却发现很多价格涨上去的食品很难再降下来。平时和朋友去餐馆吃饭或者逛商场发现,一些食品和服装等每次涨价都有份,但到了上游产品降价时却少有降价。”
今年24岁的济南市民冯胜对身边物价的上涨也有同样的担忧。“平时到超市和农贸市场买菜,可以切身感受到物价的涨跌,但几乎每一次物价变动后都只能发现物价的上涨,却看不到物价的下跌。”冯胜说。他认为,物价的每一次上涨都能很快被终端市场接受并反映出来,但能涨不能跌已经成为部分终端市场的“通病”。
一些消费者认为,在对上涨的物价积极调控的同时,还应对终端市场的定价机制进行监管,防止一些商家借机抬高价格,“遇涨则涨,遇降则按兵不动”。
新闻推荐
YMG济南六人组2月15日9点44分去年查办县处级以上干部117人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家森在向山东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作的《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