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1994年成立以来,历经风雨17载,已发展成为一支技术精湛,服务优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优秀专业技术队伍,先后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先进班组、莱芜市市级文明示范岗、巾帼文明示范岗、莱芜市卫生系统先进科室、医院重点科室、山东省临床路径试点科室等荣誉称号,年年被评为院先进科室。
【专业团队】
人才梯队合理,科室可持续发展性强:目前全科室共有专业技术人员48名,医疗人员21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硕士6人,在读硕士3人;1人任莱芜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人任莱芜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任医院学科带头人、1人任医院中青年学科骨干;大部分同志先后到北京、上海、济南等上级医院进修深造。护理27人,其中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16人具有本科学历,是一支业务素质高、服务技能全面优质的护理队伍。
【特色与优势】
科室目前拥有两个病区、开放床位70张,科内拥有心电监护仪3台、脑神经中央心电监护1套、肌电图、诱发电位肌电图、脑电图及动态脑电图检测、动态血压检测及经颅彩色多普勒等先进的神经内科专业设备,年门诊量1.3万人次,出入院病人2400余人次,床位利用率达98%以上。
学科技术水平高,专业特色明显:针对不同急性脑梗死病人,实行个体化早期动、静脉溶栓;近十年来,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开展了溶栓治疗,同时,对于进展性脑卒中特别是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实行超时间溶栓,降低了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死亡率和残疾程度;针对脑血管病较高的致残率,尤其是肢体功能障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开展一对一康复治疗,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术+电疗+药物治疗,许多患者恢复到了能生活自理或恢复正常的工作;对于有适应症的脑出血病人开展了“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000年起成为卫生部脑出血微创治疗术协作单位。
【科研工作】
科室2005年开展了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其中对颅内外血管狭窄如颈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脑血管支架介入植入术,开通狭窄的脑血管,有效改善脑血流,预防了脑血栓的发生;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行早期脑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采用弹簧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疗效确切,成功抢救了大量危重脑血管病病人。高血压是脑血管病发生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达标则可显著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复发,动态血压检测的开展,为高血压患者分型、用药调整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痴呆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和干预是预防卒中的有效手段之一,科室自2010年7月份开展此项检测工作。针对脑卒中的特点,参照脑卒中指南设计了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一整套治疗方案和措施,使脑卒中的治疗系统化、规范化和流程化,显著降低了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脑血管病的治愈率及社会回归率。开展的视频及动态脑电监测提高了癫痫的诊断阳性率,为癫痫的分型及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教学和人才培养】
2009年12月成立了神经内科专家工作站,和山东省立医院、齐鲁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指导合作关系,使科室医护人员及时得到上级专家的直接指导和帮助。同时,科室还承担并出色完成了泰山医学院大四授课及带教任务,有两人获得泰山医学院优秀带教教师称号,科室两次获得先进带教科室称号,一人任泰山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培训带教进修医师100人。工作之余,全科人员积极学习先进经验,总结工作体会。多年来,科室人员在各级专业技术杂志共发表论文百余篇,完成市级科研成果10项,其中鞘内注射地塞米松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早期综合干预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状态及ADL、FIM的临床研究等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实用新型国家专利20项、推广应用2项,发明专利1项,出版专著10部。
.科室护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完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实行APN排班模式,重视病人身心健康,对病人实行全程教育指导,打造一支优质护理队伍。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灾情就是集结号“莱芜需要什么,我们就调集什么。”省领导如是表示。一方出险,八方支援。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接警后,立即商请、协调空军、省直部门及周边地市紧急调兵遣将,连夜奔赴而来...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