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隋得圆摄
图一:过年期间,最开心的要数孩子们了,除了能收到压岁钱之外,各式各样的传统小吃也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记者隋得圆 摄
图二:近日,在大明湖景区举行的庙会上,一场由园林职工自编自演的情景剧“乾隆皇帝迎宾”,成为明湖庙会的亮点。记者王锋 摄
图三:正月初四,济南动物园,来自河北沧州的舞龙队舞起长龙喜迎龙年。 记者张勇 摄
图四:正月初三,在明湖文化庙会上,龙形糖画吸引了众人眼球。 记者谢永亮 摄
“怎么感觉年味淡了?”“以前过年是穿新衣戴新帽,现在哪儿还需要等到过年时才买新衣?”“吃饺子放鞭炮,这哪儿是过年的标志?”
春节上班第一天,同事们一说到春节,第一反应就是“年味越来越淡了”。近年来,“年味淡了”的声音可谓此起彼伏,专家指出,其实并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们过年的方式变了,现在过年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完全是时代进步发展的结果。
吃:包饺子“让位”速食食品
在儿时的记忆中,过春节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前,一起包饺子的场景――― 那时,感觉吃上一顿喷香的韭菜猪肉馅儿饺子,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春节。“今年还包饺子吗?改吃速冻的行不行啊?”还没到2012年的除夕,在一家人的闲聊中,妈妈就透露出这种意向,“饺子天天都能吃到,不能吃点新鲜的吗?如果非要吃,那吃点速冻的,意思一下就行啦!”
在这种建议下,我家春节的饺子很戏剧性地由繁重的包饺子“工程”,演化成便捷的速冻水饺。省去了和、醒、调、擀、包等种种包饺子步骤,家人乐得清闲,更多时间留给了聊天、娱乐等新春活动。
(记者陈彤彤)
穿:以往过年买新衣,现在随时买
1月28日是上班的第一天,市民许小姐就和同事到万达购买了一件新衣服。记者询问为什么年前不买新衣服,反而年后才买时,许小姐称,以往都是到了过年才买一件新衣服,而现在看见了喜欢的可以随时买,“买衣服和过不过春节没大有关系了。”
今年春节,记者在走亲访友时了解到,很多市民都没有特意为新年置办新衣服,倒是不少小孩子,在大年初一这天才穿上了之前特意准备的新衣服。今年30岁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在她小的时候,期待新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可以买新衣服。“现在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新衣服都是随时买,不会等到过年之前才买上一件”,王女士说。
(见习记者杨晓晓)
住:不回老家,就地过年
除夕晚上,家住菏泽市曹县的小瑞熙正跟家里的阿姨们玩捉迷藏,说是阿姨,也不过是20岁左右的待嫁姑娘。才4岁半的她还不知道,再过不久,家中的平房就要按照县里的规划,换成气派的高楼。到时候,街道里她仅有的几个小朋友,也不知会在哪儿了。
今年在上海航道局东方分公司工作的陈星却选择留在上海过春节,没有回到菏泽市他的农村老家。他告诉记者,今年过年爸妈也随他到了上海,一是家里太冷没有暖气,二是村子也没多少人了。
“很多老人都离开家跟儿女住了,村子里的小孩也大都在外地,虽然住房条件好了,但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似乎阻隔了大家的沟通,长大后过年回家也没怎么串过门,这年也越来越热闹不起来了。”陈星说。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当下也有很多人过年不再追求朵颐之乐,而是选择偷闲出走躲避城市的喧嚣,躲开高楼大厦,与自然为伴,抚慰疲惫的心灵。从开封自驾回来的杨先生表示:“年不一定非得在家过,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思想也得跟上,转换转换过年的方式。”
(见习记者杨晓晓)
拜年:串门被微博、短信代替
今年春节,记者没有回农村老家,而是在济南过的。如果在老家过年,除夕晚上除了放鞭炮,吃饺子,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串门拜访亲朋好友。
在老家除夕夜吃完水饺后,兄弟姐妹们一块挨家挨户串门,见了长辈问声“过年好”,听到晚辈的祝福后,长辈们面带笑容,抓起一把糖或一把花生塞进你的口袋。一家一户的串门,从晚上11点开始,一直转悠到大年初一凌晨2点左右。
而在城市过年,记者收到的是朋友的祝福短信。从除夕下午开始,一条条祝福短信飞到记者的手机上,记者也不时地摁动手机键,把自己的祝福发给亲朋好友。除了收到手机短信拜年,记者还收到一些朋友通过微博发来的拜年祝福。
从串门拜访,到电话拜年,至短信拜年,再到今天的微博拜年,一个在现实社会里,一个在虚拟社会里,人们的拜年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悄然变化着,各有特色,但春节祝福是不变的。 (记者殷玉国)
文史专家:“年味淡了”其实是可喜的变化
“在以往,过300多个苦日子,才能迎来春节这个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就在不少市民慨叹“年味淡了”的同时,济南文史专家张继平认为,“年味淡了”是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的必然,市民应多从积极方面来理解年味的变化。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更多的市民把过春节当成“缓释”的过程,许多以往想实现的梦想,在平常生活中即可以实现,大家对春节的期待度自然变小了―――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吃穿住行等多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都已得到了满足,自然对“年”的期待也变得淡了许多。“我身边有不少怀旧的老年人都会说,年味越来越淡了,感到很遗憾。但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其实这是时代变迁的必然。”张继平介绍,现在过年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完全是时代进步发展的结果。正因为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使得市民在过年中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过年的老风俗也在逐渐演变成为历史,“更多的年轻人,把过年当成娱乐、休闲、放松的一种假期享受,并对来年的工作、生活寄予‘春天\’的美好愿望,这种年味上的淡化其实也是时代的可喜变化。” (记者陈彤彤)
新闻推荐
“福尔摩斯”称霸春节银幕《碟中谍4》初六凌晨上映成“最佳收官之作”
作者:丁宇□本报记者 丁宇龙年春节档电影有近20部之多,哪一部最受济南人青睐?据记者了解,进口片《大侦探福尔摩斯2》在济南众影院的票房、场次均为霸主,紧随其后的是喜剧片《饭局也疯狂》、3D...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