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勇摄
市民莫先生满载而归,连称“这是时报给市民办的一件实事”。记者张勇 摄
时报1月14日讯 芹菜6毛钱1斤,生姜一块钱1斤,西红柿一块五1斤……没错,来自沂南的蔬菜就是这么便宜。14日,来自沂南的便宜菜首次走进济南市区的两个蔬菜直销点,总量28000斤已经卖了大半。
沂南大姜连日来在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楼前售卖,让很多市民得到了实惠。14日,沂南大姜从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大厦楼前转到卧龙花园、城建宾馆南侧两处蔬菜临时直销点,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早晨不到6点,城建宾馆南侧的一片空地上,就陆续有市民提着环保袋在这里排队等候了。不到7点,一辆车门上喷着“山东沂南”字样的大货车抵达现场,盖在车厢上的篷布和棉被一掀开,水灵灵的芹菜、个头饱满的西红柿和带着沙土的生姜顿时呈现在人们眼前。“五斤多芹菜、十几个西红柿,两棵白菜,加起来才花了不到十块钱。比菜市场便宜多了。”从蝶泉山庄赶来的市民吴女士一家三口正在往自己的车上装菜。吴女士说:“要在菜市场或者超市,这些起码得二十多块钱。”
市城管执法局直属支队四大队队长高沂营带领城管执法人员放弃休息时间,亲自上阵帮菜农过磅收钱;环卫工人不厌其烦地帮助清理现场菜叶;热心市民帮助卸菜、维持秩序。这一幕幕的温情在两个直销点不断上演。考虑到沂南菜农的拉菜货车晚上没地方停,济南市城管局工作人员还将城管局大院腾出来为菜农停车。“芹菜白菜全卖光了,还有部分姜和西红柿明天继续卖,估计一上午就卖光了。”沂南菜农夏季伟告诉记者,他们运来的14000斤大姜、6000斤芹菜、6000斤西红柿和2000斤白菜已经卖掉大半,现在还剩下不到6000斤大姜和3000斤左右的西红柿,15日继续卖。
市民希望直销菜点长期保留
“很久没有买到这么新鲜的白菜了,又便宜,反正能放住,我就多买了两棵。”市民张女士就住在卧龙花园,在这里设置的蔬菜直销点对她来说方便了许多,“真是好事,菜农能多赚点,我们能少花点,都能落个实惠。”“平时买菜不是很方便,这里太需要售菜点了,平时我们为买趟菜得跑好多路。济南时报组织的这个活动很受老百姓欢迎,要是天天都有蔬菜直销就好了。”家住世纪佳园的市民张先生说。
市民支招蔬菜如何储存到过年
“这么好的菜我想多买点,但是如何储藏到过年时吃呢?”一些热心市民现场给大家支起了招。
市民李阿姨以西红柿为例,分享了自己常用的办法:首先挑选时不要全买熟透的,回家后把西红柿放入塑料食品袋内,扎紧口,置于阴凉处,每天打开袋口透透气再把口扎紧。“有红透的就随时拿出来食用,等全部红熟后就不用再扎袋口了。不仅时间长,而且都新鲜。”
芹菜怎么储存?李阿姨也有妙招,芹菜买回家后把叶子择下来,茎干部分切成大段,用保鲜袋或者保鲜膜包严,然后放在冰箱里就可以,随用随取,又整齐又方便。“芹菜叶子可不能丢,可以和上玉米面蒸菜窝头或者加上花生碎做粥。叶子的营养成分比茎干还大,还能抗癌呢!”
【记者手记】
菜虽便宜 咱也要珍惜
沂南蔬菜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但在售卖现场,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镜头,让记者无奈,更让菜农忧心。
有的市民将白菜叶扒了又扒,只留菜心,让菜农心疼不已;有的不听劝阻,将分装好的袋装鲜姜拆开,散落一地,肆意踩踏……在享用这份“实惠”的同时,市民能否多体谅一下菜农的艰辛和不易,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呢?
如今,城市正以越来越宽容的姿态接纳农民进城,提倡和农民共享城市空间的宽容意识。小小“菜篮子”,关乎大民生。在法与情的临界点,在买与卖的博弈中,社会各方能否给菜农多一点空间和宽容?本版撰稿 记者孙镇镇
新闻推荐
作者:尹爽12岁的小雯4年前失去了母亲,由于家庭生活拮据,刘雯的父亲不得不到天津打工,小雯只能与63岁的爷爷生活在一起。为爷爷做饭、打扫房间、照顾今年只有4岁的妹妹是小雯除了学习之外最重...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