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玲 (日照一中1998级校友)
数着岁月划过的痕迹,我仿佛看到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下“日照一中”几个字;一个扎着马尾的中学生站在一中南门外,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考进这所学校!
昨夜梦中,我又看到了,那一片如茵的草坪,细长的茎叶随意地舒展,偶尔会有晨露弄湿行人的衣角;侧畔,那一丛青竹柔曼依旧,随风摇曳出一身的清瘦;斜倚的山楂树还是那么寂寞地站着,有如雪的花儿;热闹地点缀着那一树的浓绿。
那个夏天已过去很久了吧。书田楼后那四株孤独而骄傲的大松树,课间里热热闹闹的人来人往,还有老师们不同的抑扬顿挫背后那同样深沉的眼神,同样的苦口婆心,语重心长……这一切,都随着那个夏天一起成为了记忆。在那年九月,我告别家乡来到泉城。悠闲地好奇着,匆忙地适应着,然后也就慢慢习惯了,习惯了一百多人的大课堂,习惯了横穿半个校园奔波着上课,习惯了每天那大把的空闲,也习惯了把大把的时间挥洒在尽是生人眼的自习室和图书馆。说不清是匆忙还是悠闲,然而时光仍是一晃眼就过去了。一抬头,我就要与大三说再见。
或许是三年前受挫的雄心未老,同样炙烈的七月里我选择了考研。奇怪三年的时光竟没有磨灭丝毫对一中的印象。此时此刻,坐在山大空荡荡的教室里,感受着济南肆虐的高温,脑海里依旧能清晰地抚摸到一中的每一个微笑。也或许,只是因为今日的我再次感受到了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壮烈,再次体味到了当初背水一战的心境。才唤醒了那一段深刻的记忆。毕竟,在每个一中人的生命里,那份全力以赴的毅然决然早已与一中深深交融,一同镌刻在了那一段青春岁月里。然而在我心中,一中并不仅仅等同于一种紧张的气氛,一份坚定的决心。她更是一份温馨的回忆,一如一个老友,一位良师,谆谆的教导,言犹在耳,含笑的眼神,如沐春光。
当我还是一个懵懂学童时,一中就是我心中的圣地。“你以后一定上一中,因为它是我们这里最好的学校”,师长们的耳提面命让幼小的我对一中无限神往。所以,在六年前的那个夏天,我清晰地记得当我的初中班主任顶着酷暑把录取的消息带给我时,我正捧着一杯凉茶,那份清凉与欣喜至今记忆犹新。
一中三年,有幸得到诸多老师的教导,每一位老师讲课行事的风格都不相同,但却有着同样的负责和关切。大学的老师大都很忙碌,课堂只是他们匆忙奔波中的一站,所以虽然课堂上他们并不缺乏认真和真诚,但相比之下,一中时老师们那种对学生全身心的付出与渗透到每一个细节的关切更让我倍觉珍贵。仍然记得在一中的最初的感动。那时还在军训。有一个动作老也做不好,便和同学在午休时悄悄跑到水房前的角落练习。踢腿、摆臂,一遍又一遍,汗水湿透了衣背,我们仍是练得不亦乐乎,直到一位偶然经过的老师打断了我们:“天太热,小心中暑,快回去歇着吧。以后学习啊,就要保持这种劲头,不过可得注意身体”。这位陌生的老师让我和同学感动良久,一位老师对两个从未见过面的小丫头尚且如此,对自己的学生又将如何?我们不禁对即将到来的生活充满幸福的憧憬。事实证明,这份感动与幸福一直伴随着我走过了高中三年。难忘英语老师的兢兢业业,他的辛苦甚至让我们怀疑自己努力的程度;难忘历史老师忙碌的背影,注视我们的眼神总是充满救世主的忧伤;难忘数学老师工整的板书,流畅的思路,让打小偏科严重的我也能领略数学的奥妙。
学海浩翰,因为有了老师的敬业与执着,才有了扬帆远航的信心与勇气;备战的艰辛,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和关切才充满了汗水相浸的甘甜,而一中给予我的并不止这些。紧张忙碌的三年,因为有了那群同样年轻蓬勃的容颜,才有了更多的澎湃于胸的意气风发和激昂的歌声飞扬。
怎能忘记那课堂上的激烈辩论和课下共对一题的抓耳挠腮?怎能忘记那进步时的喝彩和低落时鼓励的目光?记得那时常在晚自习的课间与好友一起漫步到操场,或坐于草坪或坐于看台,数着远方的灯火,感动于这份默契和相伴相携。同样难以忘记的还有那些携手看星的日子。高三时我们的教室搬到了实验楼,那是一个独立的楼层,于我们学习很是方便,几个同学很早便一个个比赛似地爬起来,很不好意思地喊醒管理员,拉门的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格外震耳,天空依然有星星调皮的身影,还有月亮的淡淡的清辉,我们嘻笑着走过沉睡的校园,周围是隐约的昏暗。几个女孩相伴着竟从未想到过害怕,心中只有新的征战开始的兴奋……三年过去了,我们早已天南海北地熟悉了另一方的天空。只是在偶然抬头时,看到几颗廖落的星星,会忽然想起那些星月相伴的清晨,然后会在心底默默地祝福她们,祝福一中。
数着岁月划过的痕迹,我仿佛看到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下“日照一中”几个字;一个扎着马尾的中学生站在一中南门外,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考进这所学校;一个留着短发的女生漫步在书田楼后的林荫道上,口中喃喃着“xyz”……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而我,转眼已离开一中多年了。只是,不管时光流逝,心底对一中的依恋如旧。一直都记得那句流传在一中的话“今天我以一中为骄傲,明天一中以我为自豪”,或许,这本就是一中学子们对母校的依恋,对一中的誓言吧。
西校区远眺 (安风旗 摄)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 钱荣 张倩倩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近几年开始缓慢上升。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信息数字时代的来临,人们的读书观念和阅读习惯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功利...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