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岩
今年55岁的丁元菊是东港区日照街道小古城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一位平凡的母亲,一位优秀村干部的贤内助,又是一位对教育有着一颗母亲般胸怀的幼儿教师。多年来,丁元菊以她对生活、对家庭的热爱,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儿子,并支持丈夫在事业上蒸蒸日上,而她自己也丝毫不懈怠,即使身患重病,仍以超出常人的坚强,用一颗伟大的母爱之心和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几百名幼儿茁壮成长。
走近这位德高望重的幼儿教师,会感受到一个强者之心的律动。
坎坷的命运是人生的财富。丁元菊四岁丧母,面对尚在襁褓中不满一岁的弟弟,慈爱的父亲只得将其送往远在东北的姑妈;15岁上高中,每周的干粮是她和懂事的弟弟一起烙的煎饼;1977年恢复高考,作为长女的她却选择了帮家里人分担。就这样,心怀一份对知识的眷恋与不舍,她扛起锄头走进了田间地头。
后来,像村里的其他姑娘一样,丁元菊嫁为人妇,成为人母。但少年的经历磨砺了她的坚强,对知识的渴求也成就了她的梦想。
1985年,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丁元菊被聘为古城小学的代课教师。想想自己求学的艰难,她不遗余力地将满腔热情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育人,对自暴自弃的学生,她更是全心教育辅导。在日照街道教师考核中,每次她都名列前茅,指导编排的节目也在各级比赛中屡屡获奖。丁元菊以优秀的人品、高尚的师德,赢得了领导的赞许、村民的认可。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自己的儿子从咿呀学语就注重言传身教,对其他孩子,丁元菊也像对自己孩子一样上心。看着许多孩子到了年龄,父母没时间管,她着急了。2002年,丁元菊创办了古城幼儿园,一切从零开始,以一颗慈母之心,丁元菊浇灌着一棵棵幼苗。在她的努力下,幼儿园的环境、管理、教学水平、软件设施等一步步走向城市幼儿园的水平,古城幼儿园被评为全区一类幼儿园。看着村里的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丁元菊感到欣慰和满足,虽然自己没有上大学,但是儿子圆了她的大学梦,一群群长大的孩子正追逐着她的梦想。
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能推动世界。或许丁元菊没有如此高的境界,但她以一颗母亲的心为村里所有的孩子保驾护航。即便是身染重疴也不曾停留脚步。
2006年,丁元菊被查出患有直肠癌,曾数次到济南治疗。为了不让儿子分心,每次儿子回家,她总是强忍病痛,给孩子做饭洗衣;“六一”儿童节到了,她拖着病躯,头戴假发,组织各项活动并主持节目,看着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她憔悴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令在场的家长感动不已。就是在住院期间,她也不忘关心这些可爱的孩子,对贫困家庭总是给予最大的帮助,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她最大的幸福。
她心里总是装着别人。2006年秋天,她二次手术后躺在病床上,为一对大龄青年介绍对象,现在已结婚生子,生活幸福。去年8月份,她从济南治病刚回家,即不顾病疼,在家义务为邻居女孩辅导,使其顺利考取了小学教师。对古城幼儿园的老师,她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言传身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自己的孩子,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外,母子之间的交流涉及学习的并不多,但儿子说,妈妈是他最好的榜样。在母亲的影响下,儿子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进取心和开拓精神的优秀青年,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优秀干部。
2007年,菊花飘香的季节,儿子带着儿媳将一束娇艳的康乃馨送给妈妈的时候,这位坚强的母亲流出了幸福的泪水。回报的当然不只是自己的儿子,身卧病榻时,她的学生来看她了,一束束鲜花,一声声问候,更让她感受到一个母亲的最大幸福。
新闻推荐
6月30日,在济南火车站,济南开往日照的“绿皮车”K8281次等候旅客上车。当日,山东境内济南至烟台、日照等为数不多的“绿皮车”完成最后一次客运...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