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中,记者了解到,雨水的直接利用有多种形式,如集流补灌的农业雨水利用、用于消防和城市绿地灌溉以及雨水的地下水补给利用等。
但为什么省城雨水回收再利用却迟迟难见规模效益?记者多方采访后,发现了其中四道“拦路虎”。
【资金】“钱谁出”是个难题
“透水砖、蓄水池、下沉式绿地建设的成本不算很高,但想要推广,大面积建设的话,这部分钱到底该谁出不是很明确,我认为这是目前没有推广开的一个重要障碍。”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张克峰博士认为,雨水收集设施在济南推广慢的原因还是在资金上。
在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排水管理处处长王俊胜的眼里,资金固然是一个难题,但相比其他几个障碍因素,已经不算太大的难题了。“在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推广缓慢这个问题上,钱算一个障碍,但只能排在末位,远远不及其他几个障碍。”
【法规】法律法规缺少约束性指标
采访中,王俊胜告诉记者,目前雨水的回收与利用,其最大难处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首先,法律没有硬性要求配套集水设施的建设,只是在鼓励去建;其次,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密度低,家家户户有单独的房子,像澳大利亚的一些城市,居民在自己屋顶就能收集雨水,而中国的小区,楼顶是公共空间,没有法律规定的话,很难操作。”王俊胜讲道。
【技术】雨水污染怎么留用?
“不少人提议收集雨水,但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受空气污染影响,降雨的过程中,粉尘颗粒等杂质也到了雨水中,而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应该避开这个初期降雨段。更让人为难的是,不同的区域,空气污染程度也大不一样,实际情况很复杂。”王俊胜告诉记者。
降雨中的污染以及雨水提留的技术性难度,共同构成了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技术性难题,而这些难题,目前在业界也没有好的解决对策。
【规划】以“排水”为主旧观念需要新转变
提到济南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障碍,王俊胜还强调了一个规划的问题。“之前的规划总体都是以‘排\’为主的,不管是治河道,还是建管网,都是在强调排水,而没有更多的关注到‘用\’雨水,这也是一种观念上的影响,做好规划,需要有新观念。”王俊胜告诉记者。
还有的人会算这样一本账,在小区或者城市中建一个蓄水池,不仅花钱不说还要占地方,而且经济收益甚微,要是拿出这些土地干点别的,干啥不挣钱。所以要加大雨水回收再利用,观念的转变必须走在前面。
新闻推荐
商报消息(记者张晓媛)昨晚,“第五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开幕式暨‘泰山文艺奖\’颁奖典礼”在济南举行。“第五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由...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