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郑连根升官发财成了很多人唯一的人生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像黔娄夫妇那样“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是多么难得!
去千佛山兴国禅寺拜访一位法师,于寺内发现一个洞,洞旁有三个大字“黔娄洞”。一问才知,这个洞就是战国时著名隐士黔娄住过的山洞。
黔娄是鲁国人,出身贫寒,从小饱读诗书,对道家学说颇有心得,曾著书四篇,取名叫《黔娄子》,旨在阐扬道家思想。他的夫人施良娣出生于贵族之家,其父官居“太祝”(负责祭祀之官)。施良娣知书达礼,明媚灵巧,秀外慧中。更难得的是,两个人都安贫乐道,视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
黔娄与妻子一同下田耕作,过着自给自足的简朴日子。他们穿自己纺织、缝纫的衣服,吃的是自己种植的五谷及菜蔬。夫妻两个隐居山林,过着完全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家徒四壁,却不以此为苦,就像颜回一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齐国国君曾备下重金,请黔娄到朝廷做官,黔娄坚辞不受。为了“躲官”,黔娄和妻子一起来到了历山(今济南市千佛山)过起了隐居生活。后来鲁国国君也听说了黔娄的事迹,派人去请他出任鲁国的相国,并赐给他三千钟粟的高薪,可黔娄仍不为所动。
黔娄去世之后,他的好友曾子前往吊唁。他看到黔娄尸体停在破窗之下,身上的被子盖上了头就露出了脚,盖上了脚就露出了头。他遂向黔娄夫人施良娣建言:“把布斜过来盖,就可以盖住黔娄先生的全身了。”
不料,黔娄夫人答道:“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非其志也。”曾参认为黔娄夫人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哭得更为悲伤。
古人死后,人们会根据他一生的事迹,用一两个字加以概括,这就叫“谥”。曾子问黔娄夫人说:“先生之终,何以为谥?”
黔娄夫人回答:“以康为谥。”
曾子不解,问道:“先生在时,食不充饥,衣不遮体,死则手足不能覆盖,身旁无有祭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深,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黔娄夫人正色道:“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
曾子听后,连声赞叹说:“唯斯人也,而有斯妇!”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正因为黔娄先生有这么高的德行,所以才能娶到像您这样的好夫人呀!”
曾子赞叹黔娄夫妇的话,十分恰切地反映出这对贫贱夫妻的高尚节操。这对夫妻志同道合,“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堪称模范夫妻之历史典范。
当今之世,拜金主义盛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升官发财成了很多人唯一的人生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像黔娄夫妇那样“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是多么难得!
济南千佛山兴国禅寺的山门上还有清代秀才杨兆庆所书的一副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途人。”这副对联深合佛家思想,也与黔娄夫妇淡泊名利的操守相吻合。我就想,黔娄洞藏身于寺院之中,这算不算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天意?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商报消息9月16日,是保利山东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日子。记者采访获悉,这一天,保利山东将举行“巅峰启程——保...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