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山东路与北京路交叉口转弯处,地上标着3个白色的大字“车让人”。同时这三个字也出现在北京路与济南路、烟台路与山东路等路口。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醒转弯车辆避让行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们社会中“汽车文明”的缺失。
道路如同一个国家的脸面,展现着该国的社会人情;它又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文明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一种生活需要的同时,我们的交通空间变得愈来愈拥挤,原来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汽车发展的需求。
于是,有人便把一些不文明的驾驶行为归结为道路不够宽、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在这个理由的“庇护”下,闯红灯、夜间乱打远光灯、违规鸣笛、与行人抢道等不文明的驾驶行为,逐渐成了我们汽车社会的“常态”。
这当然是城市拥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毕竟我们道路的数量和宽度是有限的,要保持安全、畅通需要有一定的距离,进行超前合理的规划,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马路未必比我们宽,车辆也未必比我们少,他们的交通秩序反而比我们的要好,几乎没有上述所说的行为。究其原因,就在于欧美国家把汽车文明“安装”在汽车上,让汽车在文明的大道上行驶。
可见,保持道路畅通,道路及相关设施建设固然重要,汽车文明其实更重要。汽车要发展,相应的文明也要跟上,否则我们的汽车社会将如同脱缰野马,很容易驶向文明的反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社会的汽车文明的建立需要规则来促进,但是规则制定要严厉。如果处罚过轻、隔靴搔痒,很容易纵容违规行为的再次发生。所以,像整治食品安全,非用严刑峻法不能起到好的效果一样,汽车文明的培养,同样需要严格来惩戒和惩罚,才能完成警醒和威慑。比如,严查酒驾和“醉驾入罪”,对违法者构成了莫大的威慑。现在,人们聚餐时,不想喝酒的,只要说还要开车,同席者都不会再劝。这样的外在管束内化为公众由衷的行为习惯,这也是一种进步。
除了要加大处罚力度以外,还需要车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警察再多,也管不住每个开车者。汽车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的标志,本身就应该由文明者来驾驶。因此,汽车文明的形成,需要所有车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否则,难以构建起和谐文明的汽车时代。换一个角度说,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驾驶,对车主来说,也是在驾驶过程中,另一种自我修炼,一种性情的修炼。
汽车是一个“载体”,不仅可以承载每一位车主,而且要承载社会文明。建设滨海文化名城,需要相关部门和全体市民共同努力,促进汽车文明的建设。
新闻推荐
新思路带来“大突破” ——— 日照市党政考察团赴鲁南考察侧记之二
本报记者 王均薇昨天是“血战台儿庄”留下的一片废墟,今天是精致古朴、美轮美奂的台儿庄古城;昨天是“安葬舍利纪事碑”的一段记载,今天是投资30亿元,集礼佛祈福、体验演艺、禅修休...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