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一生唯勤苦,一世奉尊重 ——— 怀念父亲

来源:日照日报 2012-11-03 22:12   https://www.yybnet.net/

□ 魏本建

时光飞逝,不觉父亲驾鹤西去已经十年多了,然而父亲的音容笑貌品格和教诲却依然镌刻在我的脑子里。父亲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他历经沧桑,一生勤苦、智慧、忠诚、善良,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己。“一生唯勤苦,一世奉尊重”,是父亲用一生为自己也为儿孙们铸起的平凡而伟岸的形象。

新中国的诞生赋予了父亲新的生命,他怀着无比知足和感恩的心情走进了新生活。那时,我们家有了土地并领到了盖有县政府大红印章的土地证,当父亲领到刚颁发的土地证时,他激动地对一家人说,咱家有地了,也有土地证了,咱们的日子有奔头了!自此父亲以土地为本,拼上命地辛勤耕作。父亲不但肯于苦干,还很注意钻研,庄稼地里的活路样样娴熟,在那个年代,父亲算得上是十里八乡的“庄户把式”。正是由于父亲的勤苦才使我们一家五口人能基本吃饱肚子,这在当时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记得每当夏秋季节,庄稼收获到场间晒干后,便要用牲口拉着碌碡打压脱粒。这时家家户户的男主人们便会一边牵牛扬鞭赶着牲口在场间疾跑,一边情不自禁地唱起打场歌号,打场歌阵阵响起,恰似一支乐队的演唱。而父亲的打场歌号——— “来!~来~来~来~来~来!咳!……”特别铿锵有力,格外浑厚嘹亮,极富感染力。父亲的歌号里既流淌着对微薄收获的喜悦,又有着对生活拮据的无奈和坚韧,既有对勉为温饱的知足,又充满了对富裕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几十年岁月流逝,父亲当年的歌号声却不时在我耳畔回荡。

父亲爱国家、爱集体、忠实的履行义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交公粮,卖余粮,“出夫子”是农民的三大义务。那时粮食紧缺,但是父亲总是毫不含糊地把我们家交公粮卖余粮的任务率先完成,他说粮食再缺“皇粮”不能少。而每年县乡组织的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农民叫“出夫子”,父亲总是踊跃参加,不管自己家的活多么忙,他都会撂下自家的活,推上小车带着行李、就像战争年代支援前线一样,投入到兴修农田水利建设的队伍中去,一干就是一两个月。父亲的这些积极而忠实的行动,在我尚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灭的记忆。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父亲没有放弃让我们兄妹进学校读书的机会,他不但省吃俭用千方百计送我们到学校读书,而且在我们上学的关键时刻,都给予了不可或缺的关心和照顾。我永远不能忘记我读高小的那些事情,我初小毕业考取高小后,须到外村的学校就读,一种可能是到离家八里远的大洼完小,一种可能是到离家三里远的秦楼中小,结果我还是被分到大洼完小,这就意味着每天要步行十六里路,那年我11岁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每天跑这么远的路很吃力很紧张。父亲很着急,他思来想去,便硬着头皮,几次到学校去找校长、找老师,恳切要求他们把我从大洼完小转到秦楼中小,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父亲的行动尽管没有如愿,但的确给了我不小的感动和鞭策。既然转学不成,我就得安心在大洼完小就读了,父亲为了使我能按时到校上课,他就承担起了每天天不亮为我做早饭的任务,他总是早做饭,让我早吃饭早赶路早到校。到了冬季,风雪严寒,实在不能走读了,学校便安排我们几位远路的同学在学校附近一个村上寄宿,吃饭自己做,这时父亲又当起了“后勤部长”,亲自挑着煎饼、白菜、柴草步行十几里给我送到住宿地。正是父亲的精心照顾,才使我顺利地完成了高小阶段的学习并升入初中。

1967年秋,我和爱人一起由山东省农学院毕业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工作,先期是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条件很艰苦。为了支持我们的工作并照看孙子孙女,先是母亲来到新疆,她返回后,父亲又踏上了赴疆的漫漫长路。从未出过远门的父亲只身一人从老家日照、又经我爱人的老家周村,不免多拾掇了一些家乡的农副产品准备带给我们。由于包裹比较大比较显眼,结果在火车上被几个歹人盯上了。在即将到达乌鲁木齐前的一个小车站的夜晚,一场意外发生了,当火车停站重新启动时,一个人对着父亲说了声“乌鲁木齐到了”并用力把父亲从车门口往车外推,父亲冷不防打了一个趔趄,用力去抓车门没抓住,一下子摔倒在路基旁,父亲的胳膊和腿上磕出了鲜血,幸好还没有伤着骨头。后被车站派出所的一名警察发现,帮父亲包扎了一下,问明情况后非常负责任地把父亲送上了下一趟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几经辗转,父亲总算来到我的工作单位。

当父亲述说这段历险经历时,我的心像针扎一样痛,父亲为儿女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十分后怕和内疚!父亲看到我不高兴,反而安慰我:“我又不是七老八十,摔下子怕什么,也算长长见识吧!”自此父亲在新疆跟着我们住了六年,之后随着我们的工作调动到了临沭,在临沭则住了16年。

父亲从新疆到临沭跟着我们共同生活了16个年头。16年来父亲跟随我们不断地改变环境,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由一个大半生在农田耕作的主要劳动力变成一个在家看孩子做家务的家庭“主妇”。他耐心细致,对三个孙辈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常常是抱着小的,领着中的,喊着大的;与孩子们感情很深,孩子们一时一刻都离不开爷爷。父亲与我爱人相处得也非常融洽,虽是公公和儿媳却情同父女。1984年机构改革中组织上安排我在县里任职,父亲得知后就嘱咐我“你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尊重领导尊重老百姓,办事要公道,做人要正气,要把心眼放在正当央了!”

父亲与我们在一起的十六年,正是我们生活最艰苦、工作最紧张、带孩子最吃力的阶段,是父亲不辞辛苦才使我们顺利度过了这段时期,使我们心无旁骛地工作学习。而父亲自己却不得不跟母亲分居于两地长达十六年。为了儿孙,父亲母亲对自己的利益一次又一次作出了牺牲!

直到1987年,父亲年逾古稀,孙子孙女也逐渐长大陆续读中学了,这时父亲倒觉得自己再继续跟着我们已起不到多大作用了,心中更惦记着老家的母亲、哥、嫂、弟、妹等一大家人,所以执意要返回老家。父亲 16年来跟着我们吃苦受累,条件刚刚好转倒要离开我们,我心里很不是个滋味,但是想到家中的母亲和其他亲人,我就不能不顺从父亲的决定。父亲回到老家后,仍然勤耕不辍,竭力帮助哥哥一家种田、种园、收山,仍然是不肯停闲。

数年之后,我与爱人调往省城工作,我们的生活工作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时,我和爱人都想把父亲母亲接到济南让他们颐养天年,但是他们的根已植深于老家那片热土,他们来到济南总是住不上十天半月便又返回。待到1997年,我再次把父亲接到济南,打算让老人在济南长住,但是,不管我们怎么劝说,父亲仍然只住了十几天便又返回了老家,自此再也没有来过济南。

父亲的一生是闲不住的一生,是为国家尽义务的一生,是为子女尽责任的一生,是极其平凡而又崇高的一生,而父亲自己却享受的太少太少。另一个世界里真有天堂吗?我愿为父亲祈福,祈愿父亲在天堂里尽享福祉!人生真有来世吗?如有来世,我将加倍地孝敬父亲,加倍地回馈父亲的恩德!

愿父亲的精神长青! 

新闻推荐

点击放大月日在济南路小学操场上家长和学生正在进行两

10月31日,在济南路小学操场上,家长和学生正在进行“两人三足”比赛。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济南路小学经过精心准备首届体...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生唯勤苦,一世奉尊重 ——— 怀念父亲)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