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爱石成痴,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本报记者 孙继广 通讯员 赵福明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山高路远也能获得。
早就听说我市有一个爱好收集石头的民间达人,据说他对石头因爱成痴。收藏是一种艺术,在人的潜意识里,总认为凡是与艺术挂钩的人,都应该有艺术家的“范儿”,应该是那种温文尔雅长相细腻的人,但是当记者见到民间收藏家王健的时候,却见他外表粗老笨壮,“别看我长得粗拉,却有内秀。”他的一句话,缓解了初次相见的尴尬,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在王健家里的几个展柜里,展示着他十几年来的成果,摆满了大大小小分门别类的石头。据王健介绍,因为楼上空间有限,所以陈设的只是他藏石的一小部分,楼下车库里还有更多。记者随意浏览着这些奇石,发现虽不敢说件件精美,却也都很有特性。这些石头最小的有拇指大小,“最大的石头也是我搜集到的最早的一块石头,那是十五年前在一片荒地无意中发现的,当时看到那块石头与众不同,无论花色还是形状都像乌龟,有一百多斤,我是用小车推回家的。”说到这里,王健脸色忽然变得沉重起来,他摇着头说,“可惜那块石头早就丢失了……”这些年他总共搜集收藏的石头有近千块,但去年搬家的时候,把一半石头暂存在朋友的院子里,结果谁见了谁喜欢,五百多块石头都丢失了。一想起这些他就会痛苦半天,觉得丢失了那些石头就如同摘了他的心一样难受。
如今,他家中还有四百多块藏石,镇宅之宝是一块陨石。这块陨石并不是很大,从花纹和颜色上很容易看出那种从太空陨落的痕迹,用手掂量一下,也感觉这块石头比一般石头要轻。王健说:“这块陨石是从埠村镇杨家巷附近的‘大星地\’捡到的,我能捡到这块石头非常幸运。”
他的奇石大多是从章丘当地搜集到的,尤其是巴漏河和南部山区最多。自从爱上搜集奇石,他特意买了一辆摩托车,备齐了铲子镐头等挖掘工具,一到周末就骑上车外出,这些年来踏遍了章丘的每个角落,经常为了搜寻奇石饿着肚子。他每当得到一块满意的石头都非常高兴,根据图案给石头贴上标签。这些石头有的像蔬菜有的像动物,还有的像人,比如“罗汉石”“观音像”“玉白菜”“哮天犬”等奇石,给人感觉栩栩如生,形似神似。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把它爱在心中,天长地久不会失落。
王健告诉记者,他起初无心成为一名收藏家,只是想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多年来,每逢获得精美奇石,都感觉那是大自然赋予他的精神财富,一有时间就把玩欣赏,感觉既能调心养性,又能补充知识,丰富阅历。“特别是当我生活或者工作遇到不快心绪烦躁时,它们会像朋友一样与我进行真挚对话,给我爱抚,使我得到‘细雨润物\’般的慰藉,让我的身心陶醉在一派宁静、平和的气氛之中。通过多年的收集奇石,我感到收藏的实质是一种精神活动,能自得其乐,自我满足,收获人生幸福。”
一次他最好的朋友看中了他的一块石头,但是王健宁可得罪他也没送给朋友。有一个外地的企业老板慕名来参观,想出高价买走他的一块石头,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王健认为:“石头是有生命的!收藏的同时也是在砥砺品学,藏品与人品双丰之人才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收藏家。收藏是一种重精神轻利欲的高雅活动,一旦沾上了铜锈味,它便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我所搜集的石头,都是在向人们诉说着章丘的人文历史,而我也能从中感觉到,自己正逐渐积淀起丰厚学识和广博的文化素养。”
通过谈话才知道,王健的父辈是济南人,当年知青下乡才在章丘安家落户。如今王健的亲友大多在济南,但是王健感觉自己是地地道道的章丘人,他的身心烙上了深深的章丘印迹,他爱章丘的山山水水,熟悉章丘的风土人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爱好,用收藏奇石这种形式,对家乡做出一点贡献,因为石头能见证章丘的历史,能展示章丘的未来。他希望能搜集到一块真正能代表章丘的奇石,比如石头上出现“章丘”字样,或者石头的外形像章丘地图。王健深有感触地说:“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收藏是一种艺术生活,是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子孙后代,让更多的中国人建立起一种文化自信!”
新闻推荐
找回童年乐趣 感受田园生活 相公庄镇小康农业示范园受都市人追捧
...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