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有杰实习生刘飞
陈士俊院长向康复者发放《康复出院证书》及《出院注意事项告知书》。
□本报记者 刘有杰 实习生 刘飞
2003年,非典肆虐之时,500多份请战书代表了他们的坚定决心和高尚医德;2009年,收治省内首例甲流病人,他们井然有序的工作让人印象深刻……10年间,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从基础设施、人才建设、医德铸就等各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们泰然处之、运转高效的身影谱写了一曲曲壮丽诗篇。
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得知需要组织医护人员,按照梯队进入隔离病房后,我收到了500多份请战书。”3月15日,济南传染病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士俊回忆十年前时,仍被当时大家的精神所感动。他清楚地知道,没有人临阵脱逃,源于医护人员面对病魔那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
由于对非典很陌生,大家的心情比较忐忑,陈士俊非常重视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害怕心理压力大,身体消耗高,陈士俊给医护人员每顿饭安排四菜和特别熬制的高汤。
非典时期,该院传染病六科是医治一线中的“一线”,女医生宋修光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自己在去医院进入隔离病房之前,老公和儿子正在睡觉,她叫醒丈夫,把丈夫存折的密码和自己存折的密码都告诉了他,当时丈夫一听情绪非常激动,“你这是干啥,你这是干啥?”
宋修光到医院后就进入了著名的非常病房区,投入了紧张而又危险的抗击非典工作。工作间隙,她跟自己的同事谈起这件事情,一个同事说,自己没跟家人说,但是写了一张纸条压在家里的枕头底下,“这样万一我回不去了,他们在整理‘遗物\’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小纸条,上面有我嘱咐他们的一些重要事情。”
最终,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院在非典时期成就了“病人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的成绩,并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赏。
一场完胜的阻击战
2009年5月11日晚,中国第二例、山东首例甲型流感患者吕海涛出现在济南市火车站,一个城市的“神经”都紧张起来,而作为抗击甲流疫情最前线的医护人员———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应急梯队展开了全力救治行动。
当夜接到患者,按照之前制订的应急预案,医院16名第一应急梯队的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全套防护装备,不能出来,4至5个小时换一个班,科学缜密,这是传染病救治最核心的要求。
作为监护病房第一梯队主治医师,李新立10分钟内迅速到位。“原本很遥远的事情,一下子近在眼前了。但作为一名传染科主治医师,之前经过院里组织的实战演练,我从心理上和业务方面做好了应对这一切的准备。第一梯队里各种不同专业的人员各司其职,工作到位,密切配合,接诊井然有序。在经过短短几天的精心治疗后,病人病情趋于稳定。从那时起,我们就坚信,病人一定会很快康复出院。”
安勇,第一应急梯队的队长。谈及隔离区里的工作和生活时,安勇说:“曾经参与抗击非典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一次面对甲型H1N1流感,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要用平常心来应对。”
经过7天的严格规范治疗,吕海涛体温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无并发症,临床情况稳定。5月19日,吕海涛从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康复出院,在给医院的感谢信上,小吕说:“我切身体会了‘白衣天使\’的温暖,感谢照顾我的医生护士们。”
铸就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2011年8月25、26日,收治了由泰安转来的7名毒蕈中毒患者,到院救治时,均出现肝脏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据报道,此类毒蕈中毒为肝脏损害型,病死率高达95%。在急性中毒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的情况下,该院全力以赴对中毒患者进行抢救,抢救成功率达60%,创下全国同类中毒事件抢救成功率之最。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在2003年4月16日被济南市卫生局确定为济南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治疗定点医院。4月18日、4月21日、5月3日、6月30日,国务院、省、市防治非典督察组先后莅临医院指导工作,检查了防非措施的落实情况。
该院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疾病,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指示精神,切实做好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治疗和控制工作,奋战三天四夜,从医疗、护理、隔离消毒、抢救器械、储备药品、基建设施、后勤保障、人员培训等各方面制定、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建成总面积1500平方米的发热门诊病区、工作人员休息区,圆满完成了各项救治任务,向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答卷。医院被授予“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10年间,该院承担了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多项重要救治任务。经过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洗礼,该院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逐步形成了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和高效运转机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全面提升。
新闻推荐
国家发改委专家纵论GDP总量与含金量的辩证关系———让GDP更加俯身贴近民众
2012年全国各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GDP含金量GDP总量/亿元人均GDP/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上海 北京 广东 浙江 海南 江西 云南 安徽 重庆 贵州 黑龙江福建广西 宁...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