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读者 李光金
作为一名在广州工作的山东人,思乡的同时,也对家乡的发展非常关注,特别是对曾经生活过的省会济南。济南的泉水让笔者念念不忘,遇到想去山东旅游的外地朋友,济南的各大名泉自然是在强烈推荐游览的名单当中。济南因泉而生,“泉城”美誉世人皆知,围绕“泉”深耕细作,建设美丽泉城,对于加快城市建设,吸引外地游客至关重要。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口号以来,旋即热遍神州,各地都制定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美丽计划”,济南也不例外。看近期报道得知,济南专门成立了建设美丽泉城领导小组指挥部、委员会、办公室,做了大量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认真考虑和精心安排。总的感觉是,工作决心大,展开工作比较快,责任分解落实明确,特别是借着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东风,启动了许多重点项目,为建设美丽泉城打好了基础、做好了准备。
建设美丽泉城,笔者以为首先要做好泉文章。从家底来看,众多的泉点、丰沛的水量、优异的水质,以及壮观的喷涌景观,赋予济南的山水以鲜活的灵气和迷人的魅力。这是济南天生的资质,却也是后天的“包袱”,为何这么说呢?其一,小处着眼,在城市用水量日益增加、天气多变旱涝无常的情况下,保泉难度倍增。其二,宏观分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尚没有根本缓解,环境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近段时间以来,北方雾霾加重,济南也未能幸免。新年刚过没几天,天气便来个“下马威”,济南出现今年首个沙尘天,天色也一日多变:早晨雾霾不化,天色灰白;中午沙尘来袭,泉城变黄;下午小雨虽然来得及时却“不给力”。打扫雾霾天,让空气转好,还得靠风。这些都为美丽泉城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个大命题,一言难尽,一策难解。但是,如何做好泉文章方面,倒有几点浅见。第一,济南虽有泉,但泉文化的传播并不到位,一般市民、游客只知哪里有泉,但泉之文化、之历史知晓颇少,现在的传播技术日益发达,如果不能顺势而为、主动传播,只能逐步落后;其二,要用泉带动大旅游。如果保护泉是一项事业,发掘泉文化背后的旅游资源则是一项产业。只有将事业与产业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可持续。
济南在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也将举办首届泉水节,在这方面,笔者认为“泉城济南”不妨借鉴一下“花城广州”的做法。今年春节期间,广州以迎春花市为抓手,打响了建设新岭南文化中心的头炮,从农历腊月二十八至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共18天,使广州的形象宣传和假日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挖掘整合传统花市文化,以迎春花市和广府文化作为载体,打响“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的宣传口号。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广州花市标志公布。虽然广州迎春花市历史悠久,但缺少统一的文化标识,没有进行整合宣传,广州花市办公布了广州花市的Logo;二是将广东金桔打造成节日树。学习西方圣诞树的做法,2月6日晚花城广场迎春花市亮灯仪式上推出的“吉祥树”,高达13米,不但成为了广州新中轴线上具有传统意义的文化标识,也形成了具有花城魅力的形象品牌;三是联动开展民俗活动。天河的迎春花市开市仪式以及花市嘉年华、花城广场的迎春花市亮灯仪式以及灯光音乐会、海珠湖的“美在花城”游园灯会等一系列活动演绎“美丽花城新轴线”上的重头戏,越秀公园灯会、荔枝湾涌水上花市、仁威祖庙春节庙会、广府庙会等老城区的节庆活动则构成“幸福广州民俗圈”;四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在互动中做宣传。“寻找最美广州”微博、微信平台全城寻美活动,“集祝福送吉祥”市民新年心愿采集等一系列互动活动在网上形成了很大反响。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虽不能简单类比,但围绕城市特点弘扬特色文化,是当前共同的发展趋势。泉是济南的城市之魂,只有围绕泉水大做文章,发动市民广泛参与,共同为美丽泉城做出贡献城市才能真正美丽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3月15日讯(记者 韩霄鹏)今天,济南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动员大会召开。记者获悉,今年城市绿化将以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目标,按照“规划扩绿、工程造绿、见缝插绿、社会增绿、均衡布绿、标准建绿”原...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