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东营端午习俗,在融合中演变

来源:黄河口晚刊 2013-05-24 18:08   https://www.yybnet.net/

农历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节。记者从东营市史志办获悉,东营最常见的端午习俗为吃粽子、系五丝、插艾草,但因东营为移民部落,因此不同地域的端午习俗汇聚在此,又产生了民俗文化的融合和演变。

吃粽子是普及度最高的习俗。粽子以黍米、糯米加红枣,用苇叶包扎蒸成。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吃粽子起于纪念屈原。为保护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躯体,人们将米团投入汨罗江,以免鱼虾进犯,从而演变出吃粽子的习俗。如今,吃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另一象征。东营不少社区一到端午节都会组织包粽子活动。近年来,粽子品种推陈出新、异彩纷呈,不光有糯米粽,市面上还出现不少南方风味的 粽 子 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种类繁多的粽子既是假日经济的产物,也将端午习俗演绎得更为丰富。

山东省民俗协会会员、东营市农村民俗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薄文军介绍,东营本地的端午习俗还有重要的另外三项,就是插艾草、系五丝、夹枣树。

插艾草,即端午当天早上在家门上插上艾草,意在祛病免灾。据悉,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上,可使身体健康。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由来已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

系五丝,指端午当天天亮前,在家中孩子手腕、脚腕上系“五丝”。东营不少地方依然保留此习俗。垦利县垦利街道办事处七村村长董生华介绍,五丝需要用五种颜色不同的毛线或者类似材质结成,趁孩子睡觉时系上,以此来祈求避灾除病、保佑安康。五丝一般需要等下第一场雨时剪下,放在阳沟内冲走,意为化龙而去,也有的等七月十五上坟时烧掉。

夹枣树是指斧子砍枣树1至2圈,以提高结果率。但这种习俗在东营的普及程度难以断定。

据市史志办资料,东营境内西部还有的在七月十五请“家堂”时,剪下来“拴马”(捆束谷子高粱、供家堂一侧)。

因东营可谓移民部落,历史上黄河三角洲地区曾经有文字记载的移民主要有:元末明初大移民,移民多来自山西洪洞和直隶枣强;民国

时期两次大移民;建国后曾经陆续安置鲁西灾民3000人、东平湖蓄洪区移民11597人、梁山移民5200人、安置东平湖移民6948人。

建国后,军垦、集体农垦和规模较大的移民活动主要有: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营孤岛林场、同兴农场、青坨农场、渤海农场、黄河农场等单位相继进驻入海口垦荒造林,一批批从全国各地迁徙来的知识青年、退伍军人纷纷来入海口安家落户。其中,1968年至1970年,先后有济南、青岛、淄博等地知青6000余人来到境内黄河农场。上世纪60年代初,胜利油田开发以来,又先后有四十多万石油职工和家属来到东营。

因移民来源地众多,所带来的不少端午习俗也在此融合、演化。李女士来自江西省,家中过端午时有吃茶叶蛋的习俗,如今在东营就业多年依然不改这个习俗。但有的习俗却因地理环境而演变。譬如南方来的市民所喜爱的赛龙舟,却曾因拘于地理环境而告一段落。东营市农村民俗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薄文军介绍,端午节正好是麦收农忙时节,势必也会影响到部分习俗的演变。

尽管不同的端午习俗汇聚在黄河口,但记者调查发现,如今保留最广的,就是吃粽子、系五丝。这些端午习俗既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因端午节赋予的缅怀屈原的意义,而成了爱国情结在今日的延续。

(记者 孙娟) 

新闻推荐

点击放大招聘求职东营市华大劳务有限责任公司现招聘以

招聘求职 ●东营市华大劳务有限责任公司现招聘以下人员:1、普通车床工:2人;2、数控车床工:2人;3、BT...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东营端午习俗,在融合中演变)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