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继广
自从我市的“齐鲁知青之家”筹建以来,受到了全省各地老知青的追捧,截止目前,已经有200多名知青慕名前来“安家落户”。他们来到朱家峪村,对正在建设中的“知青之家”大院充满了莫大的期望,纷纷表示“这里就是我的家”。无疑,随着知青之家的成立,将会在全省掀起知青热潮,给老知青们带来追忆。
近日,记者在夏日阳光照射下来到朱家峪的时候,老远就听到知青之家临时办公室里面传出爽朗的笑声和高声谈论。进门一看,两间屋子里坐满了一帮老知青,沙发上、椅子上都坐着人,甚至一位穿着黄色衣服的妇女因为没处坐干脆坐在了茶几上,20多人把屋子挤得满满登登,满屋子的人拉得热火朝天。
一位带着白色高尔夫帽子铜色脸膛的老知青,坐在椅子上手舞足蹈,乐呵呵地说:“俺做了十几年知青,天天跟庄户人打交道,和他们同吃同劳动,那个亲切。不过,我们也偶尔调个小皮,搞个恶作剧,有个小青年总喜欢‘倒骑毛驴\’,有一次叫毛驴把他摔在了地上,弄得鼻青脸肿。”
“那算个啥?”坐在旁边的一个穿黑衣服的老知青说:“我们知青点有个叫二毛的知青才会捣蛋,经常摸我们队长的光头,有一次把队长刚买的帽子戴在了拉粪的牛头上,叫老牛给嚼吧嚼吧吃了。”话音未落,引起一阵哄堂大笑。“不过,队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黑衣服的知青边笑边摇头,“后来到了推荐知青返城的时候,队长卡住二毛不放,就是不叫他返城。”
济南人杨金珍,是山东汽车城的退休工人,她接过话茬说:“我们知青点的男知青才叫调皮,嘴馋了就去偷老乡的西瓜,还偷鸡,一炖一大锅,我们女知青也跟着沾光。”一直沉默的一个女知青开玩笑说:“多亏那个时候没有禽流感。”大家再次大笑。
这次记者本来是前来采访知青筹委会的筹建会议,没有想到正赶上周末,不约而同来了20多个知青,筹委会会议被迫取消,工作人员忙着给知青们登记备案,发放知青证件,接收知青资料。知青们聚在一起畅所欲言,纷纷回忆当年的知青生活,有的说起当年的快乐,有的说起过去的遗憾。甚至具体到一些生活的细节,比如知青与老鼠抢饭的事情,比如当年的搪瓷缸的故事等等。
坐在茶几上穿着黄色上衣的女知青叫于玲,是1977年的下乡知青,返城后在山东广播电影电视局上班,因为保养得好,看年龄也就50多岁,其实早就年过六十了。她说起当年知青的生活也很艰辛,点煤油灯,睡硬板床,唯一的家电是手电筒。“不过那个时候大家苦中寻乐,觉得挺有生活挺有意思。”
最后,知青们来到建设中的知青之家参观,纷纷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都希望能够尽快建成,此后他们会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会经常带孩子领朋友来追忆当年那段充满激情的燃烧岁月。
新闻推荐
初三学业水平考试将于12日开考12589名考生报名参考 考生11日下午4:00-5:00可看考场
...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