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细心的消费者到超市或商场购物时,会发现多数商品标签上标有“建议零售价”的字样,但实际售价却与建议价相差甚远。7月6日晚,家住西城的市民李女士拨打本报热线称,自己去超市购物时就遭遇了这样的“价格迷惑”。
据李女士称,6日晚上,自己和朋友一起去西城济南路一家大型超市购物,因明天需要参加考试,就走到文具专卖区,随手拿了一支晨光牌的黑色中性笔笔芯,但准备付款时却发现,笔芯外侧标价为1元,而超市的标价却为1.5元。
记者联系到该商场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建议零售价只是厂家为防止商家漫天要价,增加商品价格透明度的手段,对于目前一些建议价,商家只是作为参考价格,超市定价时都是以进价为标准,并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后进行定价,价格不会偏离很多。“其实不止是笔芯,多数商品都有这种情况,尤其是一些服装类商品,价格差别非常明显。”该负责人称,如果市民在超市购物时感觉有欺诈行为,可到超市进行现场咨询,超市会做出详细调查和处理。
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别,记者又分别咨询了物价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厂家制定的“建议零售价”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限制,不具有约束力,只是作为参考价格,零售商只要将商品明码标价,保证实际售价与标价签一致即可。 (记者 鲁阳)
新闻推荐
7月5日,“至善教育”西城济南路校区莫名“蒸发”,学生退费无门,任课老师的工资也拖欠多月未发。7月7日,这一事件有了最新进展,大型广告牌已被撤掉,换成新辅导机构,东城校区也已关门,全国客服电话关机。(见...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