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右上)一家三代老济南接受济南话测试记者刘畅摄点击查看原图昨日是济南话“好乡音”开放现场报名的第二天,按察司街66号(原历下区教育局办公楼一楼)的报名处,因为一场邂逅,意外的出现了一家三代同时报名的场景。记者了解到,这个“全家总动员”式的现场报名中,有爸爸、妈妈、儿子,还有碰巧遇上的三姥爷。而工作人员也顺水推舟安排他们一起做了测试。见习记者刘建宇
报名点里巧遇“三姥爷”
昨日下午2点,记者在“好乡音”报名点遇到一家三口齐来报名的济南话之家。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的朱峰就是本报之前采访过的济南话发烧友之一,他因录制了十期教人说济南话的视频《新概念济南话》而蹿红网络。听朱峰要报名应征济南话发音人,朱峰的父母立刻表示要同来。
“我妈说这又不是什么难事,作为济南人,应该支持。就好比家常菜大赛,谁家还不会做菜啊?菜都做了这么多年,还不是随手就来!”朱峰乐呵呵地说。
更巧的是,朱峰一家在报名处还遇到了自家人——72岁的三姥爷刘铭新。“我们家在济南都生活17代了!”刘铭新说自己出生在舜皇庙街,嘉庆年间,生活在济南的刘氏祖先就开始修家谱。“其实除了‘么\’,济南人还喜欢用‘咧\’,比如‘你吃饭咧\’,这才是地道的济南味儿。”刘铭新说,知道“好乡音”是为了保存济南方言,儿子一早就劝他来“试(shi,念四声)霍(huo,念轻声,试试的意思)试霍”。在新东方教英语的朱峰向记者解释说,“霍”在济南方言中是很常用的一个语气助词。
“一句‘我是她小爸爸\’”让专家直呼“真地道”
因为是一家三口,还是三代同堂,工作人员安排他们一起做了测试。当测试员询问彼此之间的关系时,刘铭新指着一旁朱峰的母亲说,“我是她小爸爸!”惹得现场一阵笑声。测试员当即说,“这真是地地道道的老济南叫法!”朱峰又解释说,济南人对爸爸的兄弟也叫“爸”,比如刘铭新是朱峰姥爷的三弟,也是最小的弟弟,因此既是“三爸爸”,也是“小爸爸”。
济南调查点专家组负责人、山大博士张燕芬说,征召发音人很欢迎全家报名。“有声资源数据库在广西试点时就选择了一对母女,效果很好。家人之间彼此熟悉,更加自然,因此在对话环节会更有共同话题,更有话可说。同时,因为家人之间用方言沟通,语言环境也更单纯,济南话保留地更好。”
1996年出生的小妮儿也来报名录乡音
在报名现场,记者还见到了一个1996年出生的小姑娘李佳星,她也是来报名“好乡音”的。在济南中学读高三的李佳星告诉记者,因为父母工作忙,她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因此从小会说济南话。说起为何想要报名,李佳星说,“就是觉得同龄人会说济南话的太少了,我却觉得济南话很好玩,因此想为保护它尽自己的一份力。”
不过,朱峰一家和李佳星都遭遇了同样的问题,年龄不符合标准。“超龄”者一定不能报名吗?张燕芬说,规定年龄限制,是因为需要调查两代人的读音差异,但对于特别优秀者,“老年有下线,青年有上线。”
她说,因为两代人至少得差25岁,所以国家规定了老年组的年龄范围是1941年至1950年间,但对于身体条件好的老人,也可放宽至1939年,甚至1935年。“我们主要担心的是老年人的身体可能受不了,尤其是讲方言的老年男性,需要工作一整周,工作量较大,如果中途身体不适,录制就没办法继续了。”“对于青年组,因为报名的年轻人可能较少,可以适当放开限制,向下差1-2岁也可以。但主要还是考虑段内,如果合适,就会优先选定。”
此外,对于济南市语委此次筛选中,让一名工作人员使用普通话,另一名使用方言的设计,张燕芬告诉记者,这其中也有“门道”,“两个人同时用不同方言问话,第一,可以看出报名者方言和普通话的水平,第二,就是看报名者在说方言的过程中,当普通话提问者说话时,报名者的发音会不会被带跑。如果受普通话影响很大,就不太适合了。”同时,和报名者的交流也是一个综合考察的过程,包括报名者的样貌、健康状况、表达自然度等等都会同时考察到。
相关新闻
现场报名今日截止
记者从市语委办了解到,昨日共有26人在现场报名成功。截至目前,已有158人报上了名。今日是现场报名的最后一天,市语委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电话联系此前通过电话和邮箱报名的市民到现场做初试。“因为对出生地的要求最为严格,因此此前通过电话和邮件报名的市民中,只要不是护城河内出生的都直接被淘汰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年龄与标准有差距,最好还是到现场做个测试,以显示出自身优势。
新闻推荐
山东省2015年社保“一卡通”一卡可实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保应用
点击查看原图商报济南消息(记者崔艳红)现在看病要用医保卡,养老金的领取另外有账户,办理失业保险还得重新开立...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