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文 通讯员 张宗国
作为我市年度文化惠民重点工程的城子崖遗址博物馆,9月9日,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提升和改陈布展,更名为龙山文化博物馆并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开馆试开放。在博物馆门前,游客排起了长队等候参观,“去博物馆了没”也成为广大市民之间的一句流行语。10日上午,记者作为龙山文化博物馆重新开馆后的参观者,抢先入馆“尝鲜”了解到,目前博物馆内共有展品300余件,其中80%为陶器。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提升改造,如今的博物馆的面貌究竟有哪些新变化?接下来,就跟记者一起到馆里一探究竟吧!
博物馆成市民长见识的好去处
“开馆当天,来博物馆的参观者达到1000人次……”9月10日,博物馆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两天,到博物馆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多数是以家庭为主,其中,年长的老人居多。“博物馆展览的都是几千年华夏儿女智慧和精神的传承与延续,值得我们去追溯、学习和传承。”66岁的王先生早上5点就从济南往章丘赶,他告诉记者,他是带着对历史的追溯,对文明发展探索的期望过来参观的,“我要将所有的文物拍下来,然后发到网上,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了解龙山文化。”
“啊,终于看到了,期待一年了!”带着2岁儿子来博物馆参观的市民王女士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对博物馆的记忆还停留在十年前,那时候的展览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看完之后没什么印象。现在的展览动静结合,既能看到文物,又能看到复原的远古场景,带孩子一起来,也是一种学习、熏陶。”拍照留念的、驻足凝神的、向讲解员“刨根问底”的……观览中记者发现,文化底蕴深厚且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内可谓是人流如织,成为了市民、游客追溯历史、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好去处。
五大区域主题突出展现龙山文化
记者走进博物馆,一段反映章丘古文化脉络的黑色大理石地面引人注目。“这是时光隧道,旨在营造穿越历史感,让参观者开启一段美妙的探索旅程。”讲解员介绍道,“走出‘时光隧道\’,我们现在来到了序言展厅,这幅长10米、高3米展示着图腾、农作、狩猎等龙山时期诸多居民生活元素的浮雕名为‘龙山魂\’。”
据龙山文化博物馆馆长田继宝介绍,整个展览分为五部分,从正门穿越时光隧道到达序言展厅,一路向西依次是龙山破晓--西河、小荆山遗址;文明之星--城子崖遗址与龙山文化;考古圣地--城子崖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济南寻根--东平陵城及结束语展厅。时间跨度约6000余年,参观者可按时间顺序,全面了解章丘古文化。
展出文物300余件复原8处微缩景观
为更丰富展览陈列内容,让游客更加全面的了解龙山文化,投资1500万元改造提升的博物馆,展览面积由原来的1000平米扩大到3000平米,展品达到300余件,比原来增加近1倍,其中80%为陶器。田继宝对记者介绍说,博物馆在展示手法上可是下了大功夫,通过突出挖掘文化元素,采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布展方式,以实现提升龙山文化博物馆的艺术品位和展陈水准。“你看,这是玻璃通天柜,从地面一直通向天花板、里面多件文物高低错落的摆放、透过玻璃可以清楚看到每件文物细部特征。这样的展示形式目前在全国博物馆来说也很少,参观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欣赏文物。”田继宝指着一组玻璃柜自豪地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博物馆在此次提升改造工程时,除了陈列方式有所创新之外,相比之下8处微缩景观的逼真还原更能充分将章丘古文化的风采充分展示出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龙山文化时期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改造提升后的龙山文化博物馆重新增了8处微缩景观复原:比如西河、小荆山环壕聚落、西河文化居地半地穴式、城子崖龙山文化古城、龙山制陶场景、考古圣地、东平陵城等。”
新闻推荐
16日,教育系统学校管理提升现场会走进章丘一中,会上提出:学校管理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必然要求
...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