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硕)
在张庄路上,东临物流市场、西临老屯茶城,与广友茶城对面的济南螺钉厂已经荒废很久。走进厂区内,到处透出一股萧条,与繁荣的市场相比已是格格不入。作为重点帮扶解困的44家市属企业之一,60年历史的济南螺钉厂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败,但随着协调组的进驻,这棵老树仿佛沐浴过一场春雨,原本光秃秃的树枝上冒出新芽,成为率先破题的国有困难企业。
昔日辉煌已经退却
企业是1954年建厂,上世纪达到最辉煌时刻。据济南螺钉厂副厂长周广鑫介绍,“那时候济南家庭用的铁丝、钉子、铆钉、窗钩、小型紧固件等,都是我们生产的。当时有员工1040人,创造过年产值1000万元、利润过100万元的业绩,在省内仅次于当时的青岛针钉厂。”
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个体户开始越来越多地生产螺丝钉,企业受到巨大冲击,开始走下坡路。螺钉厂因连续多年亏损停产,成为济南市特困企业之一,到现在已经近20年了。
1994年,按照当时“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经济发展思路,小鸭集团代管螺钉厂。“当时小鸭集团把一些洗衣机配套件生产交给了螺钉厂。”厂长傅宪杰说,比如微型电机、加热器等,当时还兴建了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安排职工数百人。
然而到了2003年,小鸭经营状况逐渐滑坡,螺钉厂经营再次陷入困境。“有段时间,企业完全停产。”傅宪杰说,职工开始分流。再后来,企业小规模为电热水器生产配套产品,到2011年,又开始为太阳能热水器配套。目前,企业欠内外债总计近700万元。
文化产业带来新机遇
记者在厂区内采访时看到,大部分厂房都是用红砖建成,已经破旧不堪,有的横梁已经有裂痕,换上了钢架做支撑。据厂内工作人员介绍,“厂区绝大部分都用于出租,主要租给附近的茶叶和汽配商户做仓库用。但这些房子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为避免出现事故,他们每年都要从租金收入中拿出相当一部分用于房屋修缮。”“以目前的处境,单依靠公司自己生存已然是不行了,摆脱困境方法只能是依靠外力。”傅宪杰说,目前合作项目已经找到,如果进展顺利,不但可以实现企业重生,还能成为济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
根据槐荫区近日刚刚发布的2013-2020年产业发展规划,其将重点打造包括张庄路在内的商业街区,使其成为百年商埠风情区。据介绍,目前济南螺钉厂已与齐鲁茶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改建、扩建、翻建螺钉厂厂房,将其打造成为齐鲁茶文化博览园,“将打造高端茶文化”。据介绍,济南螺钉厂厂房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博览园项目总投资4亿元,建成后建筑面积可达8万平方米,与济南茶叶批发市场面积差不多。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齐鲁茶文化博览园的信息,记者通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项目开发商——— 香港宝驰置业有限公司。当第一次见到董事长刘蜀一时,他正在看一本关于茶文化的书,而且一有机会便说一些关于茶艺、茶道的事情。“我出生在槐荫,也在国有企业干过,听说螺钉厂有很多困难职工还待业在家,让我感同身受。”刘蜀一说,“当时协调组找到我,感觉这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即可以建立一座以文化为主导的茶城,填补张庄路茶叶市场一条街的文化空缺;又可以让这些困难职工重返工作岗位,为建设美丽槐荫提供支持。这就是文化产业给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机遇,我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感觉很荣幸,也感到很有意义。”
国企改革有了新模式
今年以来,国企改革的大课题成为社会各方竞相讨论的重点,国企改革将用怎样的模式,国企改革该走一条怎样的道路,国企改革亟待解决。中共中央一再提到“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困难却在于一直没有找到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结合点。而这次宝驰置业和螺钉厂的合作,正是找到了适合两家企业的结合点,又是一种民资进入国有企业、帮助困难国企重组改革的一种破题模式。
据了解,齐鲁茶文化博览园项目总投资4亿余元,建成后螺钉厂多年遗留的各种困难均迎刃而解。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可解决螺钉厂职工就业150人,提供社会就业岗位约3500个。同时,若在2014年底前后可完成项目的改革建设,有望成为济南市属国有困难企业改革的标杆。不难看出,在这次改革过程中,济南螺钉厂成为最大受益方,同时这种模式也可以被其他困难企业所借鉴,成为国企与民企共同改革的经典案例,并开创济南企业改革历史的先河。
另外,这种合作改革的意义是长远的,不仅影响了两家企业,更影响了整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借张庄路‘江北第一茶市\’茶行业繁荣的地缘优势,紧密贴合政策、提升改善区域形象、引领行业前沿、打造区域地标、带动张庄路‘茶文化商业街\’发展是这个项目的另一个意义,也迎合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据刘蜀一介绍,齐鲁茶文化博览园建设规划原则是本着公益性、学术性、研发性、旅游性、科普展览性、地标性的规划原则进行规划。建筑风格以盛唐、明清为主,共分为六大功能区;规划3万平方米大型博览园会展中心、中华美食坊、茶具名品馆、中华茶文化馆、茶艺术培训中心、创新研发中心。使之成为济南“茶文化商业街”的灵魂,“江北第一茶市”的茶学术文化的典范。 (本报记者 张硕)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26日讯(记者 王彬)今天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听取为民办实事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时强调,负有承办职能的各部门一定要高标准、按时限完成好确定的实事目标任务,把17件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