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6日讯(记者 陈加宝)在今天召开的全市建筑渣土规范处置座谈会暨文明运输签约仪式上,部分渣土运输单位负责人表示,一些大货车或是改装的大车撒漏现象严重,却被误认为是渣土车,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及时“补位”,强化监管。
经过一段时间集中整治,渣土车违规行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部分“非渣土车”却掉入监管空当成为“漏网之鱼”。“一些大货车都是自己改装的,用来拉沙子、石料等,他们在路上行驶不篷盖,撒漏很厉害,这些车也应该被查处”,周龙王运输协会王刚强表示。
市公安交警支队交通处副处长赵庆彬介绍,散料大车在济南相对较多有着特殊原因,济南黄河以北没有建材市场,很多地方建设需要建筑材料都得到泰安、长清等地购买,中间正好经过济南城区,因此济南城区内大货车众多,尤其是自己改装的简易大车很多,由于缺乏统一监管,这些车撒漏现象也很严重。“他们撒漏但不闯红灯交警没法查,不拉渣土不篷盖,城管也管不着,实际上掉入了监管空当。”
为进一步督促渣土车辆规范运输,市建筑渣土专项整治组今天与部分渣土运输单位签订文明运输协议书,并推出举报有奖、应急快速处置、红牌停工和倒查追究四项管理制度,加大渣土车管理力度。
新闻推荐
作者:杨晨白鹏飞本报11月26日讯(记者 杨晨 白鹏飞 通讯员张娜)今天,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汝鹏带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重点工作调研组,来济考察调研济南市红十字会工作。副市长巩宪群参...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